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88年在匹兹堡大学正式命名。据流行病学统计,CFS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水平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先后进行了对CFS的研究。但总体来说,现代医学对CFS的认识尚处于发展阶段,对其发生机制尚无定论,临床上也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十几年来,有很多中医工作者也进行了对CFS的理论、临床、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课题旨在通过以“调肝脾、益气血、清湿热、除烦倦”为组方原则的疲劳安口服液对CFS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和血浆细胞因子(IL-1β、IL-6)调节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疲劳安口服液的作用机理和揭示CFS的可能发病机制。
目的:进一步探讨疲劳安口服液的作用机理和CFS的发病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Wistar大鼠54只,体重16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疲劳安口服液大剂量组(B组)、疲劳安口服液中剂量组(C组)、疲劳安口服液小剂量组(D组)、人参皂甙对照组(E组)、模型对照组(F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组大鼠均施以复合应激因素(单日冷水游泳+双日四肢束缚并给予电刺激)制成CFS模型。从造模第一天始,A、F两组大鼠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剂灌胃。时间2周。
通过行为学指标检测对动物模型进行判定;采用放免法检测CFS模型大鼠血浆细胞因子IL-1β、IL-6含量的影响。
结果:①造模开始后,CFS模型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后移逐渐出现一般情况的明显改变:饮食、饮水量略有减少、大便不成形、毛失去光泽、消瘦明显、活动减少、眯眼少动、喜扎堆;鼠尾悬挂实验间断不动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力竭游泳时间缩短、到达水迷宫目标区域时间延长。说明造模成功。而疲劳安口服液治疗组及人参皂甙组大鼠经2周治疗后,一般情况明显改善,鼠尾悬挂实验间断不动时间缩短,力竭游泳时间延长,到达水迷宫目标区域时间缩短。说明疲劳安口服液能改善复合应激因素所致的CFS模型大鼠的体力下降和躯体疲劳状态。
②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IL-1β、IL-6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疲劳安口服液治疗组及人参皂甙对照组大鼠血浆IL-1β、IL-6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疲劳安口服液可以降低血浆IL-1β、IL-6的含量水平。
结论:①疲劳安口服液可以明显改善CFS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
②细胞因子不仅可以激活免疫系统,而且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也有重要的作用。CFS模型大鼠血浆IL-1β、IL-6的含量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这可能是CFS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
③疲劳安口服液可以降低CFS模型大鼠血浆IL-1β、IL-6的含量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CFS的作用机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