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是一类上部为砌体结构,底部为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混合结构样式。这类结构上部砌体抗侧移刚度大且自重也大,下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抗侧移刚度较小且自重也小。这种结构大多呈现出一种“低柔上刚”、“头重脚轻”的结构特性。这种弱底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往往表现较差。从历次的地震统计分析中看出,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是一类极易受到地震损坏的结构。因此,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由于近年来我国地震发生频繁,我们国家对某些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做出了相应提高,那么原有的某些底部框架结构将不在符合设计规范。因此,对原有结构物的抗震性能和加固方法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具体开展的工作如下:(1)梳理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地震破坏的成因和灾害特征。(2)根据实际工程,建立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有限元三维模型。分别改变底部框架梁和框架柱截面,研究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框架梁柱截面变化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3)建立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有限元三维模型。通过改变过渡层楼板的厚度,研究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过渡层楼板厚度的变化对结构抗震的影响规律。(4)针对某已有的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房屋,具体采用三种加固方式。通过三种不同加固计算结果的比较,研究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不同加固方法对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影响,从而为底部框架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