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美的问题的探讨是一个令人愉悦、兴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指向,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较大难度的研究课题。对微电影的美的研究也如是。自2010年第一部微电影《一触即发》问世以来,微电影的创作便以喷薄的态势强劲发展,被学界评议,成为影像丛林的一支“新秀”。反观当下的微电影,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创作情状。对其研究还不尽人意,尤其从美学视域,对其审美特性、审美价值等方面的论说还不够完备。美在关系中生成。微电影美的呈现是影片艺术价值得以彰显的显性标志,也是审美主体加以审美体验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对微电影的美的相关问题加以深度研究,不仅能对欣赏主体的审美体验、趣味、理想等加以正确引导,还能对微电影美的实践探索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正文第一章主要对微电影的美进行本体意义上的追问和诠释。提出微电影的美是在“微共同体”合力之下的感性显现,趋异于单一个体化力量的审美创造。微电影的这种影像叠化的美,不论生产、传播还是接受、消费,都体现了一种审美自由和情境自由。方寸之间的视听美、故事讲述的简约美和细微美、形神兼备的演技美等,是微电影的美的主要存在形态。第二章主要对微电影美的价值进行剖析。在美学价值方面,微电影以近景加特写的构图方式、光影的组合比照、不完整的声响节奏等美学特征宣告着自身作为审美形式家族“新秀”的新晋身份。同时,微电影以光影缤纷间的瞬时之魅趋异于传统电影的美学价值。在传播学方面,微电影以其审美形态,丰富了传统的传播介质,使传播话语实践得以扩容。其商业价值主要体现为审美诉求与内在的商业利益的合谋、一些视频网站经济效益的飙升等。第三章主要围绕文化创意、影音技术、美和技术与人之间关系的优化等方面对微电影美的创造进行探讨。人性的温度、情感的热度、理性的深度,流行的元素、经典的意象、精品的制作,都是当下微电影在思想内容、叙事维度等需要着力挖掘的方面。作为与技术相伴而生的一种艺术样式,微电影制作应充分掌握当下的多媒体技术,将影音之美同科技之力加以缝合,促其由功能层向形式层转化。同时,微电影因受制于播映时间、片长等要求,制作者应时刻恪守图像经济学意识,方寸间看世界,短瞬中悟人生。微电影是一种“参与的美学”。为提升微电影创制者与观赏者的审美素养,微电影美育的推动和普及成为当下所需关注的问题之一。微电影跨越传统电影“围栏”的阻隔,有助于我们思考和重识美学研究的边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