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箱式路基结构性能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fing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箱式路基是一种新型路基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不需要路基填料,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整体性好、占地少等优点,在我国平原地区和填料缺乏地区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新型路基结构,箱式路基与传统路基和桥梁有明显区别,且尚未有工程实际应用,存在设计理论不成熟,结构性能也不清晰等问题。文章以箱式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动静力学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其静力学特性和动力响应情况。本文首先总结了箱式路基的结构型式和工程设计,从结构力学角度分析了箱式结构的内力特性与应力传递路径,提出了箱式结构的平面简化受力图,分析了双层加筋垫层和桩基础的受力变形机理,确定了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并开展了计算。建立了箱式路基静力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荷载工况下箱式结构的内力分布和变形规律,对比了不同地基处理条件下的沉降变形特点。结果表明,箱式结构内力分布和变形有较高的对称性,顶板和底板以弯剪受力为主,边墙主要承受偏心受压;复合地基能显著减少地基沉降量和侧向位移;与解析法相比,数值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机理,更符合实际情况。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车辆-轨道-箱式路基动力耦合模型,开展了箱式路基参数敏感性分析。通过对箱式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发现箱式结构自振频率远大于动车组加载频率,不会与之发生共振。确定了箱式路基的动力性能评价指标,将参数敏感性分析的计算结果与之对比,结果表明各项动力学参数均符合评价指标要求。为了更全面、准确的研究箱式路基的工程特性,文中设计了激振试验和长期监测试验两组监测方案,制定了箱式路基服役状态评价方法,为后续开展现场试验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水是万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资源,湖泊水循环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水资源匮乏问题的逐渐暴露,有关于水循环平衡以及如何高效监测水资源变化研究愈发重要。传统的水文站监测手段由于测量站点有限、测站分布不均匀及资料获取不充分等缺点,愈发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实时、全天候、高精度、高分辨率、可持续的水位监测要求。卫星测高技术以及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
高速远程滑坡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碎屑化作用逐渐解体为形态大小各异的碎屑颗粒,并以碎屑流的形式远程运移和扩散。目前国内外对于碎屑流内部变形特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内部变形的影响因素、演化特征及其动力学响应机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碎屑流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展颗粒流斜槽实验及其数值模拟,以及颗粒流周期性边界数值模拟实验,对碎屑流内部剪切变形及其动力学响应机制进行研究。通过PIV分析获取的颗粒流速
2019年7月4日(UTC 17:33:49.04)加利福尼亚州发生Mw6.4地震,距离Ridgecrest大约11km,34个小时后(2019年7月6日,03:19:53.04),距Mw6.4前震震中35km的Mw7.1主震被激发,本次地震为该区域时隔20年后发生震级最大的地震,对该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个高精度的地震目录能够反映精细的断层构造分布特征,然而,由于双差定位法假定速度非均匀性引起的
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交通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猛。高铁拉近了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已成为我国的名片之一;地铁极大地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推动了城市经济增长。铁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工程技术难题也随之而来,如轨道结构伤损、过度的振动与噪声等。实际上,轨道结构中的诸类问题可归结于弹性波传播的结果。分析轨道结构中弹性波传播行为,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并解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负弯矩区在荷载下会产生钢梁受压、混凝土桥面板受拉的不利情况,混凝土桥面板受拉开裂会降低组合梁的刚度与耐久性,在不利环境下易导致氯离子侵蚀,进一步降低其疲劳性能。本文一方面从设计角度出发,对各负弯矩区阻裂方案进行参数化分析;另一方面从运营角度出发,展开腐蚀效应下剪力键耐久性劣化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支点顶升、跨中压重、预应力张拉、刚度滞后
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征,在环境影响下会导致膨胀土地基上部土工结构产生破坏。近年来,桩网结构路基被逐渐应用于膨胀土区高铁线路中。但目前对于膨胀土区桩网结构路基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工作机理仍缺乏深入地认识。本文结合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膨胀土地基胀缩循环作用下高铁桩网结构路基土拱效应退化失效机理研究”,通过前期项目调研,室内有荷膨胀率试验、增湿作用下桩网结构路基三维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分析等手
随着川藏铁路建设的开展,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特长铁路隧道及隧道群,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投入运营的长度20km以上的特长铁路隧道(群)已增加至11座,总里程超过262km。隧道口紧急救援站是特长铁路隧道群火灾情况下重要的救援疏散场所,探究着火列车紧急停靠在隧道口救援站时的烟气蔓延规律及其控制策略是保证旅客列车在隧道群内发生火灾事故时能够快速、安全、有效的进行疏散救援的重要方式。本文建立了隧道口紧急
白云岩“砂化”是一种特殊的岩溶现象,有以下特征:岩体强度降低,形成大量孔隙,能保证岩体的完整性,经扰动后易松散,变为白云岩砂、粉混合物,在渗透压力下极易产生渗透变形,发生突水涌砂,施工面临极大挑战和风险。目前国内外鲜有对于砂化白云岩地层隧道的研究,尤其是掌子面灾变机理方面。鉴于以上问题,本文依托成昆铁路复线吉新隧道,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手段揭示了白云岩宏观和微观砂化机理,得到
改性剂与沥青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性能影响大,且聚合改性沥青具备极为明显的与疲劳破坏相关的触变特性,而目前对沥青材料触变性的微观机理尚缺乏定量的解释与说明。本研究以SBS/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试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聚合物改性剂与沥青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行为以及聚合物改性沥青触变性的微观状况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Material Studi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规模朝大埋深、大跨度的方向发展。但城市深部超大跨度地下空间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安全性要求较高,围岩变形控制严格,需要采取更加合理的开挖工法及支护结构保障围岩在施工过程的稳定性。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歇台子地铁车站为工程依托,采取资料调研、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城市深部超大跨度地下空间施工力学特性及变形控制技术展开一系列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