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筝与各地区民间文化相融合,最终发展成了现今存在的九大流派,其中传统的古筝派别有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和浙江筝;属于少数民族的古筝派别有内蒙筝、伽椰筝;还有近年来复兴的陕西筝和上世纪七十年代挖掘出的福建筝。随着人们的文化知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喜爱古筝、学习古筝,从而也推进了古筝艺术的发展,但大多数人只学习了现当代的古筝曲目却不注重学习传统古筝曲目,因此未能很好的掌握各流派的音乐风格,只有加强传统筝乐的学习才能够提高古筝艺术演奏的水平。河南筝派是九大古筝派别中北方筝乐的一支代表流派,其音乐风格浑厚、质朴。河南古筝艺术产生较早、流行较广、影响较深,它的源起和发展都与河南“大调曲子”紧密相连。因此,河南筝不仅是九大古筝流派中的一支,还是河南说唱音乐的一部分。近年来,河南筝乐在广大民间艺人共同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这其中以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等演奏家较为代表。河南筝乐有着十分丰富的曲目,为研究河南古筝艺术和河南民间音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立足于由王省吾传谱、刘家贵记谱的《古筝独奏曲集》一书,来研究河南筝派的艺术特点。该书共收录五十一首河南筝曲,其中小曲牌筝曲十四首,板头曲筝曲三十七首。《古筝独奏曲集》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早期的古筝谱曲集对现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将通过对河南筝乐的起源、大调曲子与河南筝派的关系、河南筝派的代表人及其演奏风格的对比、《古筝独奏曲集》中曲目的音乐形态与演奏技法等方面的研究诠释河南筝乐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