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ceRNA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inafe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泡桐(Paulowmia spp.)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和绿化树种,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植原体引起的泡桐丛枝病可导致幼树死亡,大树生长量下降,给泡桐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过去,科技工作者对泡桐丛枝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植原体难以体外培养,致使泡桐丛枝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竞争性内源RNA(ceRNA)在调控基因表达、抵抗环境胁迫、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以白花泡桐健康苗、丛枝病苗和不同浓度甲基磺酸甲酯(MMS)和利福平(Rif)处理丛枝病苗为材料,开展了ceIⅢA表达谱,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ceRNA调控网络,特异相关miRl56f分子功能等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现将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1.建立了泡桐丛枝病发生模拟系统。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MMS和Rif处理白花泡桐丛枝病苗,模拟了泡桐丛枝病恢复和发病的过程,60mg·L-1MMS或100mg·L-1Rif处理丛枝病苗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苗逐渐恢复为健康状态,且其体内检测不到植原体。20mg·L-1MMS或30mg·L-1Rif处理丛枝病苗后,幼苗也可恢复为健康状态,但体内仍含有植原体,将此幼苗继代到不含MMS和砌f的培养基中,幼苗又出现丛枝病症状,并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体内植原体含量逐渐升高。该结果表明MMS和黜f处理可控制植原体在泡桐体内存在数量,该系统可模拟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动态变化过程,克服了植原体不能体外培养的困难,为后续泡桐丛枝病研究奠定基础。
  2.建立了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生的ceRNA表达谱。本研究以模拟系统中两种试剂在不同时间点处理的白花泡桐丛枝病苗和健康苗为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共鉴定到28,514个转录本,668个rnjRNA及其4,395个靶基因,5,118个lncRNA及其7,242个靶基因,9,927个circRNA及其5,045个hosting基因。GO功能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生物过程、转录调控和转录等过程;KEGG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主要参与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等代谢通路,意味着这些代谢过程中的基因与泡桐丛枝病发生密切相关,为研究泡桐丛枝病发生提供了数据支撑。
  3.构建了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ceRNA调控网络,并进行了转基因验证。本研究以建立的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生的ceRNA表达谱为基础,利用趋势分析,共鉴定到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的17个转录本,4个miRNA,4个lncRNA和6个circRNA,通过ceRNA分析,发现了circRNA7714-miRl56f-SPL3是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的ceRNA,并在毛果杨中验证其功能,结果显示miRl56f过表达植株分枝增多,PfSPL3过表达植株未出现分枝现象。该结果为泡桐丛枝病发病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4.阐明了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miR156f及其靶基因PfSPL3的分子功能。利用降解组测序、RLM-5-RACE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了miR156f和PfSPL3之间的靶向关系。利用酵母双杂交、双分子荧光互补、免疫共沉淀和GST-pull down技术发现并证实了SPL3和RPN3之间的互作关系。并发现了PfSPL3发生了泛素化,且其调控的靶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苯丙烷生物合成、碳代谢和油菜素类固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该结果为阐明泡桐丛枝病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前列腺是雄性动物的重要副性腺之一,关系着雄性动物的繁殖健康,随着饲养条件的变化,雄性动物前列腺相关问题日益增多,前列腺问题会严重影响雄性动物的繁殖能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采用埋植激素的方法对大鼠前列腺发育和形态学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周期性肌肉注射激素诱导前列腺改变的方法进行了比较,为雄性动物繁殖提供重要参考。1.性激素埋植方法的建立。将大鼠分为空白组、去势组、缓释睾酮组、缓释睾酮与雌二醇组
麸皮是畜禽饲料中常用的原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广泛应用于畜禽饲料,但利用率较低。乳酸菌发酵可提高麸皮饲料品质,提高其应用价值。本试验探究了复合乳酸菌发酵麸皮的最佳条件,测定了乳酸菌发酵麸皮营养成分变化,探究了复合乳酸菌发酵麸皮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利用乳酸菌发酵饲料原料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复合乳酸菌冻干粉配比及最佳发酵条件的研究。试验方法为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发酵底物为麸皮,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主要组成包括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这些细胞与机体免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牛实际生产中,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是发生严重炎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可能降低牛的生长速度增加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导致经济损失。LPS(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其最主要的致病物质。虽然前期已经进行了很多关于牛对LPS免疫应答的研究,但是牛PBMCs在单细胞水平上LPS反应
牛奶是人们最重要的食物种类之一,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牛奶的品质和安全也是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乳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次充好,如利用其他品种牛奶冒充售价高的娟姗牛奶。另外加工和销售阶段遇到的牛奶光照氧化也严重降低了牛奶品质,带来了食品安全风险。本研究通过利用多肽组学技术,建立了娟姗牛奶掺假识别的方法,并找出了牛奶光氧化特征性标记物,为牛奶光氧化程度的准确判定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
在我市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评比中,一位教师的课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 比赛内容是浙江版八上7.3.1“一次函数”. 该教师课上得非常轻松,关键是师生互动,学生显得很投入,因此效率高. 我认为该老师备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重视了学生的参与. 而在概念引导时又非常好地把握了“举三反一”和“举一反三”的关系,他的成功给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很多的启发.  一、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1. 概念引入  观察
期刊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影响全世界猪生产的最为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PRRS以母猪的繁殖失败和仔猪的呼吸窘迫为主要特征。引起PRRS的病原体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PRRSV隶属于尼多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家族,是一种具有囊膜结构的、单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32条明确指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1]因此,教师要学会发现和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优势,基于学生的学习优势进行教学,为不同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优势潜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学习能效。  学生的学习优势因人而异,可以表现在影响
期刊
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重题型,轻视问题的联系;重技巧,轻视思想方法的提炼;重资料,轻视课本. 在这种教学状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具体表现在:虽然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是只会做熟悉题;遇到陌生的问题或背景新颖的问题,不能转化为已经做过的问题.  奥苏贝尔(D. P. Ausubel)在其提出的意义学习理论中指出,意义学习所必需的两个内部条件:一是学习者具有同化新材料的认知结构;二是学
期刊
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而探究学习的起点是问题,教师需提出恰当的问题针对课本中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践提出问题,笔者认为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本文以“自来水电池”的探究为例,叙述探究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选修3-1“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一节,介绍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利用“安阻法”测定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科书指出,水果电池内阻比较大容易测量,但是由于化学反应正极附近
期刊
为了使考生适应高考要求、提高高考成绩,近年来各地市或一些水平相当的学校都会在高考前联合组织两至三次模拟考试,但测试效果有时并不理想。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多种,模拟试题的难度、区分度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最为关键。本文结合浙江省高考文综试卷实例和自拟题,从正确理解难度、区分度的含义,高考对难度、区分度的要求,以及影响难度、区分度的因素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把握高考模拟试题的难度、区分度。  一、试题难度、区分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