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国家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末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年均经济增速不低于6.5%。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进入由重速度向重质量和效益、由重数量向重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发展阶段,然而经济的稳增长与结构性调整都需要充足的高品质资源环境配套,但当前我国能源市场供需失衡愈发严重,为了突破资源约束,同时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国内要素比较优势也随之发生变化,加之对外贸易与投资格局不断演变,尤其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国内企业走出去内生动力逐步增强。本文主要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能源消费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两方面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分析当前能源消费现状存在消费总量高、能源供需缺口扩大、消费结构偏高碳化、消费效率较低的问题,使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日益严峻。然后梳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结合对外投资行业选择、区位分布等不同角度,对当前境外投资发展状态及未来趋势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国内企业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所用,将为国内能源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2)研究作用机制方面,首先从两个角度探究直接作用机制:鉴于各类对外投资企业海外经营可直接利用当地资源,基于能源供求机制,从投资行业视角和国内能源价格视角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能源消费的直接供求作用;然后鉴于能源类企业可直接投资资源禀赋丰裕国而获得能源资源,通过异质性成本-固定市场进入成本模型探究对外投资的资源偏好倾向。之后分别基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进出口贸易和技术进步四类传导变量解析了外直接投资对能源消费的间接作用机制。(3)由于对外直接投资会对母国能源消费产生复杂影响,在实证内容方面将重点探究其对能源消费总量、结构、效率的具体影响效应。首先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效果,运用VAR模型结合因果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能源消费变化更加敏感,对外直接投资将伴随国内能源消费同向涨落。继而运用引力模型和资源缺口模型验证了我国存在资源寻求倾向,并且对外直接投资可有效弥补国内资源短缺。最后基于宏观角度构建Tapio脱钩分解模型,发现两者整体存在弱脱钩关系。(4)然后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提出研究假设,构建能源消费结构、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潜变量、内部可测变量以及潜变量和可测变量间的结构关系,进行路径拟合分析,发现无论是直接路径还是间接路径,对外直接投资均负向作用于国内能源消费,其中煤炭消费降幅最大,其次是石油消费,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节约国内能源资源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5)最后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技术寻求动机的角度出发,定量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能源消费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就母国逆向技术吸收能力以及区域化逆向技术差异对能源效率的调节作用进行系统测算,发现逆向技术溢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效率将提升0.051个百分点。然而,无论是全国样本还是分区域样本,在考虑吸收能力情况下的逆向技术溢出节能效应均较为微弱亦或阻碍能效提升,并且区域范围差异也呈现出不确定性技术吸收效果,说明当前我国技术吸收能力较为薄弱,未来要注重缩小同发达国家技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