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卫生是以推动公众健康得以改善为使命的一项公共事业,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是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具体表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促使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交汇点,同时也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主要内容。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绩效高低则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密不可分,对于深化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影响作用更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定位欠发达地区,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与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剖析绩效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围绕影响因素,审视、归纳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问题之关键所在,从而为欠发达地区有针对性地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启示提供实证检验的数据支持和现实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首先,系统性地梳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在借鉴其理论基础之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工具,构建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结构概念模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与影响因素关系概念模型,继而提出研究假设。其次,基于样本地区的数据调查,借助SPSS和AMOS数据分析工具验证所构建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并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和解释,为后续的绩效问题审视和管理启示提供实证检验后的数据支持。第三,以实证检验的结果,围绕影响因素,审视当前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问题关键点,为绩效管理启示提供现实依据。最后,结合实证检验的数据支持和现实依据双重证据,归纳得出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管理启示,从而本研究在为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改善赋予一种基本分析思维框架的同时,对于针对性地促进其影响因素发挥出正向、积极的作用亦有非常明显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以量化的方式展现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和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具体测算出各个构成要素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贡献情况,为欠发达地区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提供基准与思路,且研究对全面理解和认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理论在不同区域背景下的应用也是一种非常有益地尝试,因而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拓展性。本文从政府绩效管理视角入手,将其理论应用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研究,定位欠发达地区,从投入、运行、效果三个要素,构建了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结构模型,测算出三个构成要素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贡献情况。结果显示:运行要素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贡献最大,而投入对其的贡献最小。因而欠发达地区在面对经济落后、投入有限而公共卫生问题比较突出的困境下,应首先对其运行要素予以关注。第二,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宏观研究向更具有操作性的微观领域聚焦,从实证分析的视角寻找影响因素对绩效产生影响的新的数据证据和现实依据,从而使得到的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管理启示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因而本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研究框架。具体实施时,使用世界银行与哈佛大学有关卫生服务绩效诊断框架做基础,构建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与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提出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受组织管理、资源配置、支付方式、监督约束与行为改变五个变量的影响。基于样本地区的数据调查,具体量化各个影响因素对三个绩效构成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五个影响因素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运行要素产生的总影响效应最大,支付方式对投入要素的影响效应最大,而行为改变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效果要素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同时,五个影响因素中,组织管理对其他四个影响因素均直接产生正向的作用,且对支付方式产生的直接影响最大。继而围绕五个影响因素,从实践中寻找并归纳出绩效问题的关键点,为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管理启示提供现实依据,从而对于欠发达地区更清楚地认识、并有针对性地促进这些影响因素发挥正向、积极的作用具有非常明显的意义。第三,本研究在构建模型与检验模型时,使用了融合回归和路径分析、确定性因素分析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法做为本研究的实证检验工具,避开了以往回归模型的方法只能同时解释单个因变量和单个或者几个自变量间关系的约束,从定量的角度揭示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构成要素间、绩效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得本研究的最终分析结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从而实现了用新工具解决新问题的恰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