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词语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诸要素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面向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词语教学既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原因之一在于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与其母语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与食味有关的词语作为汉语词汇系统的一种特殊类聚,是对外汉语词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味觉是人类对外在世界最熟悉、最直接的反应,汉英两种语言都发展出了系统的食味词语,各自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因此,本文从语义系统、构词方式和隐喻认知方面对汉英“酸、甜、苦、辣、咸、香、臭”等词作了对比分析。选择汉英与食味有关词语的对比研究为切入点,从最容易感知和普遍的食味词语着手分析,既缩小了范围,明确具体了研究对象,又能起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效果。文中把几个食味词语分成两类,一类是酸甜苦辣咸,一类是香臭,前一类是可以通过口腔感知的,后一类是通过鼻腔感知的,这样避免了堆砌式写法,使得文章更有层次感;更能勾起对外汉语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兴趣,也能增进他们对词语和其背后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扩大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章在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英与食味有关词语之所以存在意义不等值现象乃是由于汉英两个民族间文化差异造成的,并从地理位置、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突出表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文章最后从教材编排、教师和学生多个角度为词语的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以期能推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