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蒙啤3号、甘啤4号、蒙啤5号、垦啤7号4个大麦品种为试材,在2017至2019年,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肥、密度、水分处理下灌浆期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与叶片、茎秆、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主要结果如下:1. 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总淀粉、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1处理(90kg/hm2)达到最大值。叶片、茎秆、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N2处理(180kg/hm2)达到最大值。2.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淀粉、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D3处理(525万株/hm2)达到最大值。叶片、茎秆、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D3处理达到最大值。3. 随着浇水量的增加,总淀粉、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W2处理(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达到最大值。叶片、茎秆、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W2处理达到最大值。4.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大麦在不同灌浆阶段除花后7d的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阶段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与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与各阶段叶片、茎秆和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5. 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4个品种大麦成熟期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14d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花后21d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和花后7d籽粒可溶性糖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