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分析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规划和城市规划以及国内外空间规划体系入手,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背景下,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也正在向计划与市场兼容性的弹性规划以及以多目标复合协调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二部分主要为理论基础。首先阐述了空间规划的概念,其次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的空间规划体系,并进行了相应的借鉴。最后在借鉴的基础上确定空间规划的内容是从空间或地域的角度平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功能区的合理的空间组织;有关国土资源(以土地、水、矿产、生物、资源为主)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大型工程(如三峡筑坝、京九铁路、欧亚大陆桥、南水北调、三北防护林体系的营建等)的论证及后效应预测;有关规划地区生产建设的总体布局;有关规划地区的水源、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综合治理,以及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等。第三、四、五、部分则结合吉林省实际,因为吉林省具有代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共性。在分析吉林省自然资源和空间资源及省内外主要的空间关系、空间问题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吉林省较为理想的空间格局,建立了主要的功能区,即关键功能区、重点功能区、部门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对各功能区进行了相应的界定,并提出发展方略。希冀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发展做出贡献,从而为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乃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