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防腐剂是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合成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类。化学合成防腐剂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天然防腐剂因其特有的天然性和安全性而备受青睐,食品防腐剂的天然化已成为了发展趋势,开发抗菌性强,安全无毒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已成为各国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金银花叶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叶,含有机酸类、黄酮类和环烯醚萜类等有效成分,具有较为广泛的抗微生物作用,对主要危害食品卫生、安全和对临床医学等具有重要影响的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且金银花叶产量大,资源非常丰富,故从金银花叶提取、筛选出天然的抑菌物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以金银花叶为原材料,研究抑菌成分的提取方法、筛选其中的抑菌单体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同时研究金银花叶最优的干燥方法,为了解金银花叶抑菌活性物特性及提高金银花叶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以体外抑菌试验为评价指标,研究金银花叶抑菌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的MIC和MBC(1)比较回流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对金银花叶抑菌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选择回流法提取金银花叶抑菌成分;(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金银花叶抑菌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70℃、乙醇溶度60%、料液比1:15和提取时间1.5h。(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进行金银花叶提取物药敏性试验,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μg/g和500μg/g;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500μg/g和1000μg/g。2、系统溶剂分层法及色谱方法分离筛选金银花叶的抑菌活性物质(1)用不同溶剂对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层、氯仿萃取层、乙酸乙酯萃取层、正丁醇萃取层和余液层5个萃取层(J1至J5)并比较各萃取层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各萃取层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乙酸乙酯层(J3)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正丁醇萃取层。(2)用HPD500对J3进行分段,28%的乙醇和55%的乙醇将J3分为两段(J3A和J3B),同时J3B的抑菌效果要好于J3A。J3B继续使用HPD500分离,用42%、55%的乙醇洗脱,得J3B1和J3B2,J3B2比J3AB1的抑菌效果更强。(3)用SephadexLH-20、HPD500树脂和聚酰胺对抑菌活性部位J3A、J3B1和J3B2进一步分离纯化,最终得到金银花叶中5种抑菌活性单体成分物质,经结构鉴定,分别为:3-O-咖啡酰奎尼酸、裂环氧化马钱素、木犀草苷、3,5-二-O-咖啡酰奎尼酸和4,5-二-O-咖啡酰奎尼酸。五种单体化合物中3,5-二-O-咖啡酰奎尼酸和4,5-二-O-咖啡酰奎尼酸的抑菌效果最好,木犀草苷具有相似的抑菌效果,其次为绿原酸,裂环氧化马钱素的抑菌效果稍差。3、比较不同方法干燥金银花叶的效果,结果显示干燥方法不同会影响金银花叶外观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及抑菌效果,最佳的干燥方法为鼓风干燥处理,其次为真空干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