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肿瘤在全世界的治疗,普遍分为三类:手术、放疗和化疗。有研究显示,化疗超过80%的肿瘤患者都做过化疗。化疗对患者的体质有一定的要求,但化疗后副作用逐渐显现,导致患者很难继续化疗,因为患者化疗后的身体素质已达不到化疗所需的要求。肿瘤患者化疗后产生的副反应明显,恢复过程慢,生活质量随之下降,容易再次出现复发或转移。化疗的有效率因个体的差异和众多因素无法估计。由于手术、放化疗后患者体质下降,越来越多癌症患者寻求中医疗法。目前,已有很多学者注意到中医体质学与肿瘤的关系。由于个人的体质差异,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以后的转归也不一样。本课题主要探讨肿瘤患者体质与化疗后毒副反应的关系,总结不同体质对化疗后毒副反应的大小方法:病例源自2011年5月一2012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肿瘤科收治住院的经临床诊断为肿瘤癌,拟行化疗者。患者于化疗前发放根据王琦教授编制的《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标准》进行调查。问卷由患者独立填写,当场自填收回,对于无能力填写的患者者,则由有医学背景的调查员询问填写,采集其体质信息;化疗结束后再询问及观察患者的毒副反应,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70例。由调查员根据王琦教授《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标准》进行评分,评估其中医体质。资料整理完善,将评估量表各项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O统计分析软件包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等。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研究一共收录肿瘤患者70例。29%的肿瘤患者表现为气虚体质,平和体质占24%,痰湿体质占20%,阳虚体质占19%,阴虚及气郁体质各占4%。没有出现在本次调查的体质是:湿热体质、血瘀体质及特禀体质。肺癌患者中占气虚和痰湿体质的有29%,平和体质19.4%,阳虚体质16.1%,阴虚及气郁体质各占3.2%。胃癌患者占平和体质的有37.5%,痰湿和阳虚体质各占25%,气虚体质12.5%。乳腺癌患者占阳虚体质40%,平和、气虚、气郁体质各占20%。妇科肿瘤患者占平和体质75%,阳虚体质25%。肠癌患者占气虚体质33.3%,平和、痰湿、阳虚及阴虚体质各占16.7%。胰腺癌患者占气虚体质40%,痰湿、阳虚、阴虚体质各占20%。本调查中的其他肿瘤患者占气虚体质45.5%,平和体质27.3%,痰湿、阳虚及气郁体质各占9.1%。2.肿瘤患者的体质与化疗后毒副反应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有:平和体质、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平和体质的肿瘤患者化疗后可能更容易导致骨髓抑制、寒热表现,其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平和体质的肿瘤患者化疗后更易导致毒副反应大、消化道反应、脱发、疲乏、发烧、疼痛,其P<0.01,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气虚体质的肿瘤患者化疗后可能更容易影响毒副反应的大小,其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气虚体质的肿瘤患者化疗后可能更易导致导致骨髓抑制、疲乏、疼痛、头晕头痛,其P<0.01,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阳虚体质的肿瘤患者化疗后可能更容易影响消化道反应,其P<0.05,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体质与化疗后疗效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肿瘤患者存在偏频体质,以气虚、痰湿和阳虚为主。2.不同癌种的体质分布趋势也不同。3.平和体质、气虚体质及阳虚体质更容易导致化疗后毒副反应。4.各种中医体质与化疗疗效评价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