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宗商品的价格、交易及与中国因素的相关性是各方长期关注之焦点。然大宗商品近些年在价格上出现的异常及其背后的原因却让全球各领域相关者争议不休,且国内外学者对大宗商品交易、价格以及与中国因素相关性的研究尚浅,大宗商品交易近些年出现的问题到底与中国有着何种关联性也尚未得到较为统一的答案。基于此种情况本文扩大了对大宗商品研究的时间范畴,以其统一框架为前提,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析法,研究分析大宗商品的价格、交易以及大宗商品与中国因素的相关性等问题。并试图将得到的相关结论作为研究我国大宗商品战略问题的参考。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将以主成分分析原理为基础,将其纳入分析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框架,并对大宗商品交易的具体运作方式及其价格波动与中国的关联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从实证研究角度,本文以GARCH模型为基础,将沪铜的价格作为研究对象,考虑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变量,如铜的下游产品(铜杆线、铜板带)、铜的成交量和持仓量、铜的竞争替代性产品(铝)、国际因素(美元指数),以及引入VAR模型和一系列的中国宏观变量,考虑诸如GDP、INGDP、货币存量、进出口、汇率等,使得中国因素在研究中能具体量化成各类数据,通过VAR模型及量化后的“中国因素”数据来验证在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涨跌的背后中国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论证本文的观点是各类性质不同的因素均会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明显影响,并且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