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浙东海神信仰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bsb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神信仰作为浙东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东社会的主体性信仰。论文将唐宋时期作为时代背景,以海神信仰为逻辑起点,通过对唐代以前浙东海神信仰发展历程进行简略梳理,再详细描述唐宋时期浙东海神信仰的风貌。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唐宋时期的浙东海神信仰在国家礼制的框架下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神灵谱系和成熟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浙东海神信仰继承了浙东先民万物有灵的精神内涵以及越人重巫信鬼的特征。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的过程中,人们的心态受物质因素的影响,信奉海神过分追求功利。同时,由于信徒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掌握的社会资源存在差异,信奉群体逐渐分化成统治阶层、合法宗教组织、涉海民众三大模块。它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共同塑造着浙东海神信仰。  浙东海神信仰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是政治、经济、自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人们开展精神文化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频发的海洋灾害为海神信仰的形成提供了外因;封建政权对浙东海神信仰的控制,引导它朝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方向发展;浙东士绅对海神信仰采取扶持政策,来实现其政治目的和社会管理目标;佛教和道教在世俗化和平民化的过程中,改变了浙东海神信仰的的神灵体系、思想理论、祭祀仪式等,扩大了两教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力。  唐宋时期,浙东社会物质领域发生的变化,直接改变了海神信仰存在的价值。海神信仰的功用不再仅仅是满足信徒的心理需求,更多的是朝着娱乐民众和教化信徒的方向发展。浙东海神信仰推动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整合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实现了社会成员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海神信仰的官方叙事模式在这一时期得到确立,为后世浙东海神信仰规划了发展道路。而浙东海神在内容、形式、功用等方面的变化,也为浙东海洋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内容。  与此同时,迷信之风在社会中大行其道,频繁的祭祀活动和庙宇建设活动不仅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也虚耗了大量社会财富。
其他文献
1840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内忧外患,时局纷争,堪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国门,伴随而来的是西方商人、传教士的涌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王韬、
民国时期,江苏省政府为弥补军政费用不足和筹措建设经费,自行募借了大量公债。本文将江苏省公债的发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考察,即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全文由三章组成
1908年,清政府开始逐步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及选举章程,这些章程的颁布实施,形成了清末地方自治的初步架构。宁波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是最先受到外来经
《尔雅》是我国训诂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同时又被收入“十三经”之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这部书的学术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因此,从《尔雅》问世以来,对《
近代宁波公园是西方文化、城市发展、民众需求、权力参与、地方经济等多种合力下的产物。其肇始于清末民初,到二十年代中后期兴起建设高潮,至三十年代末基本形成建设格局,后因战
食盐是北宋政府重要的禁榷商品,盐税收入在北宋的财政收入中呈持续上升趋势,战争频仍,军费和岁币负担加重,政府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盐税在财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宫闱服御、军饷、百官俸禄,还是祭祀等等,都离不开盐税收入的支持,盐税成了北宋政府行政机器正常运转的主要凭借和支柱之一。有鉴于此,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北宋盐税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盐税的征收方式及其管理、盐税在经济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其
大型老油田的未来取决于EOR技术的成功应用。讨论了可以在Handil油田应用的概念和作法,目的是优化多层多油藏水驱油田的开采。通过对Handil几个油藏的综合研究,深入地了解了E
巫术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文化现象。这一古老的文化有在中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经历三代的辉煌、两汉时期的相对宽松、魏晋南北朝的安静和隋唐时期的辉煌,至宋代,巫风仍然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