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其组织和实施达成特定成就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信念。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由于我国对“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相对薄弱,加之高一学生刚刚接触中学地理知识,对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了解甚少,本研究是在这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希望本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自我效能感”和“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进行界定,介绍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观察学习理论、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归因理论。第三部分,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分别从自我效能感的四个结构:“能力感”、“努力感”、“环境感”、“控制感”对保定市第二中学2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学生的“能力感”水平最低,“控制感”水平最高。在性别上,男生的“能力感”、“控制感”高于女生,“努力感”、“环境感”低于女生;在学习基础上,重点班学生的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均高于普通班学生。基于该现状,为了提高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通过对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影响高一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包括六方面:归因方式、榜样示范、成功体验、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并对教师就如何培养高一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行访谈。第四部分,提出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六项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成功的体验;创建和谐的地理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设置合理的地理学习目标;善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