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芘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ELISA方法的建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并芘(Benzo(a)pyrene,Bap)是一种含有5个苯环的稠环芳烃,为多环芳烃的典型代表,是强致癌物之一,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等有机物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或是热解。苯并芘分布非常广泛,在土壤、水、空气等环境中都有发现,其危害人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污染的空气、食品及饮用水。本研究以苯并芘为起始反应物,通过碘代、Heck偶联两步化学反应合成苯并芘的羰基衍生物;再经肟化反应将羰基羧基化;最后采用活化酯法将羧基化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牛血清蛋白和鸡卵清白蛋白)进行偶联,制备苯并芘的人工抗原。本试验采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13C NMR、质谱(MS)对苯并芘衍生物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扫描的方法对人工抗原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成功羧化了苯并芘,并构建了人工抗原。以此人工抗原与苯并芘单克隆抗体建立了苯并芘间接竞争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即通过方阵滴定法确定了包被抗原与抗体的适用浓度,对反应体系中甲醇浓度、pH、盐离子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相应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苯并芘的检测在5—50ng/m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是y=-28.105Ln(x)+123.66,R2为0.9937,IC50为13.74ng/mL。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在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与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临床药师在
优化营商环境对东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营商环境内容具体包括思想观念、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东北地区优化营商环境要解放思想,开阔发展东北经济社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美
2014年9月《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面世,明确了2014年入学的高中新生在2017年实行高考与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的方式,即考生的成绩由“必考的语、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
近年来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得到快速发展.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任务所需的时间和能耗与对代码的指令级并行度的挖掘密切相关.为了获得高指令级并行度的代码,提高代码的可移植性,同时减轻软件开发人员的负担和减小编程的难度,我们提出了智能汇编这种抽象汇编程序解决方案来综合了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两方面的优势.针对这种抽象汇编程序,需要智能汇编器这种面向高性能VLIW DSP硬件底层的优化编译器.智能
作文批改包括“批”和“改”两部分。目前情况下,作文批改方面出现一些不足,诸如比较注重“改”,批语相对比较简洁;注重教师独立批改,忽略其它批改方式等。这些问题不利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