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给用户提供更具沉浸感、舒适感、存在感、交互感的虚拟交互空间成为现阶段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如何构建更具沉浸性、交互性与构想性的虚拟交互空间的问题,重点分析了用户在VR空间和真实空间中对于距离认知上的差异性,进而研究用户在VR空间中各个维度上的距离认知特点,并通过从交互方式、目标距离与目标大小三个维度来拟合虚拟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给用户提供更具沉浸感、舒适感、存在感、交互感的虚拟交互空间成为现阶段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如何构建更具沉浸性、交互性与构想性的虚拟交互空间的问题,重点分析了用户在VR空间和真实空间中对于距离认知上的差异性,进而研究用户在VR空间中各个维度上的距离认知特点,并通过从交互方式、目标距离与目标大小三个维度来拟合虚拟交互空间约束集,结合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了虚拟环境(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VE)中各交互控件的实际空间位置与虚拟交互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虚拟交互空间的布局优化模型,并予以开展了应用实例,主要的研究工作有:(1)VR空间中的距离认知相关理论研究针对VR空间中的距离认知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分别从距离认知的过程、视觉线索、估计手段和报告阶段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采用文献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人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距离认知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发现:用户在VR空间中对人外空间下的自我中心距离认知存在着严重的低估倾向;虽然用户在近体空间中的自我中心距离认知也存在着低估现象,但不会影响他们执行交互任务;在VR空间和增强现实空间中,用户的距离判断精度分别为实际距离的80%和84%等。同时也从报告方法、计算机图形质量、立体显示技术和用户的VR经验等方面讨论了用户距离认知不准确的原因。(2)基于虚拟再现行为的VR空间认知研究为了研究虚拟环境下人对空间大小和空间距离的认知机理,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再现行为的知觉匹配法。从VR空间对真实空间的再现性角度出发,构建VR空间与真实空间的知觉匹配模型,设计并开展VR空间认知系列实验,分析虚拟环境下人对空间大小和空间距离的认知倾向与认知偏差等。通过VR空间大小认知实验发现:在高度感和宽度感的认知上,分别以±1.9%和±1.4%的标准认知偏差度基本再现了与在真实空间中相同的认知;在深度感的认知上,存在距离被低估与判断力下降的现象,其标准认知偏差度约为±3.4%。通过自我中心距离认知实验发现:在VR空间中,自我中心距离的标准认知偏差度为±(0%~2.5%);人对侧方向区域的距离认知明显优于正方向,同时对正前方和侧下方区域表现出更加稳定的距离认知,波动幅度小于0.5%,但对上方区域的距离认知具有不稳定性。通过尺寸-距离关系认知实验发现:添加尺寸参照可优化对正方向区域约1%的认知偏差;同时,可将标准认知偏差度缩小为±(0.5%~1.5%),有效提升了人在VR空间中对空间距离的判断能力。(3)基于距离认知的虚拟交互位置预测模型针对VR空间中交互目标的实际空间位置与虚拟交互位置之间的差异性问题,设计并开展了近体空间中的自我中心距离认知实验,实验采用2×5×9×5重复测量设计,分别设置了2种交互任务、5种交互目标宽度以及9种空间位置来对5个近体空间内自我中心距离进行估计。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以交互任务J、目标宽度W以及交互目标所处的实际空间位置Qa中的xa、ya和za作为自变量,虚拟交互位置Qa中的xp、yp和zp作为因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预测模型的建立和比较筛选,最终确立的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拟合效果,其在xp、yp和zp上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4、0.999和0.998,RMSE值分别为2.583cm、1.0774cm和1.3155cm,r RMSE值则分别为26.57%、12.60%和1.15%。(4)虚拟交互空间布局方法研究及应用为了提升用户在VR空间中执行交互任务时的用户体验与准确度,结合虚拟交互位置预测模型,构建虚拟交互空间内各控件的约束矩阵,建立虚拟交互空间的布局优化模型。依托面向物流分拣的VR个性化定制系统,搭建虚拟交互空间布局优化实验平台,开展应用实例并进行方案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提出的虚拟交互空间布局优化方法可以提升用户在执行交互任务时的效率大约21.1%,同时用户对的心理、物理和时间需求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也降低了用户的错误率和挫败感。实验结果与预测模型可以为VR空间制作和VR交互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设计指导,为VR系统开发人员提供快捷有效的虚拟交互空间布局工具,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用户在VR空间中的交互体验。
其他文献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生态贫困的一项重要法宝,在后搬迁时代中,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留守妇女的亲子教育问题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让社会鲜有关注。但随着搬迁的集聚效应,其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搬迁社区留守妇女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低、教育观念落后、经济压力大和社会支持力度小等弊端无法获得科学的亲子教育知识和观念。同时,搬迁摩擦导致社区留守妇女亲子教育攀比心理愈演愈烈,固有亲子教育方法遭受冲击,亲子关系紧张等问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满足用户的情感体验及审美感受。产品的设计匹配用户感性需求是提升产品用户满意度及商业竞争力的关键步骤。而近年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情感识别技术、生理信号提取设备的不断发展,将用户感性需求采用生理测量手段提取与识别已成为了目前产品设计领域一大研究趋势。通过用户生理指标获取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设计方案,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理论及方法
随着全球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努力无法长期立足于市场,必须与上下游企业一起联合起来共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因此,在供应链的运营中围绕着计划、采购、生产、交货和退货等环节,存在着一个相对协调的供应链运营利益共同体。所以,建立适合公司供应链运营能力指标体系并对供应链的运营能力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实现企业供应链运营的健康发展。本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受到了2004年COSO委员会更新的ERM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关于财务风险控制的理念转变,逐步达成了共识:即由传统财务风险控制理念向全面财务风险控制转变。该理论框架一经发布便在全球风险控制领域家喻户晓,成为了风险控制方面的经典框架。为了更好适应全球的新经济形势和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COSO委员会于2017年再次发布了新版COSO-ERM框架,其
在建筑行业中,业主延付、拒付工程价款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总承包商为了降低自己垫付资金的压力和风险,常在分包合同中约定“背靠背”条款将业主延付、拒付以及破产等风险转嫁给分包商,即在业主向总承包商支付相应工程价款后,总承包商才向分包商支付工程价款。但是由于“背靠背”条款的法律性质尚未在我国相关法律规范中得以明确,而其固有的风险也尚未在业内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致使实践中有关“背靠背”条款的诉讼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相关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巨大便利,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企业、政府机关和教育机构等单位对信息化的需求提高以及各种开发语言的衍生和发展,涌现出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和开发语言。Python语言具有简易、可扩展和可移植等特性,在应用程序开发市场使用越来越广泛,导致软件漏洞在数量、类型和危险等级方面程直线上升态势,因此使用Python语言开发的软件
本文选取贵州省声乐教育家沈建坤教授所改编的民歌《好花红》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该首作品亦是本人学位音乐会曲目。改编版《好花红》相比原版《好花红》在音乐结构上进行了扩展,音域扩宽,节奏、速度、调式调性也进行了一些改编,表现出歌曲内涵更加丰富,对演唱者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由此,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就如何演唱好这首作品进行了相对深入的阐释。
在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经济迅速发展,医疗水平持续提升的今天,各个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为提高我们国家土地资源的运用效率,要越来越重视国土空间的规划。特别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势,科学设计农村的土地资源可以高效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振兴规划的相关概述;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调整时,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环境生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对生态环境也越来越重视,人们法治意识的提高,促进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有序发展。2012年,立法机关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写进了《民事诉讼法》,以法律条文的方式肯定了早期探索环境污染案件取得的成绩,同时肯定适用民事诉讼对污染环境行为人进行追责,确定了启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加速调整期。本文在国内外相关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贵州省实际情况,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了贵州省农业发展概况。其次,文章从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入手,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调整阶段,讨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紧接着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2001-2019年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