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贫困”标示的是特定文化的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状态或特征。文化贫困既有绝对形态,也有相对形态。绝对文化贫困是指人们对文化的占有量严重匮乏,不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文化生活。相对文化贫困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相适应,文化对社会的协调和制约弱化或丧失。文化贫困的基本内容有:知识贫困;文化生活单调落后;价值观念的低层次性或价值观念缺失;信仰迷失或困惑、精神空虚;文化学术的原创性和学理性缺失;文学艺术的品位低、粗俗化;审美价值的缺失;社会生活方式的贫困等。文化贫困的主体即可以是个人、群体也可以是国家和社会;即可以是生活贫困者也要以是物质生活富有者。第一文化贫困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知识贫困,文盲半文盲人口多,人们求知欲低;思维迟钝,思想保守,习惯于旧式生活方式;生产兴趣弱化,劳动积极性不高,等待、依赖心理较为明显;精神空虚,得过且过,缺乏理想和追求,没有进取精神;文化娱乐设施严重缺乏,生活单调;价值观念陈旧,观念更新极慢;情绪低落,自卑感强,行为松散。第二文化贫困是所有其它贫困的根源,不消除文化贫困,就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富裕了,还会出现新的文化贫困。从媒体上报到的一些村庄可以看到,有一些先富裕起来的小康村,人们虽然脱贫致富,有的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文化却极其贫困,社会风气污浊,精神文明衰落。第三反贫困工作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和消除文化贫困。只有致力于消除文化贫困,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 从2004年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困监测调查显示,无论经济状况、就业、教育、健康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衡量,贫困地区妇女的贫困程度都更为严重;2002年世界银行的《中国国别社会性别报告》调查发现,女性相对贫困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女性的文化贫困现象对女性自身发展和农村社会发展的综合影响日趋严重。 笔者通过对鄂西北石底河村的女性日常生活的深入调查,用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鄂西北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表现形式及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从小区域的调查研究看宏观的大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构想。 从调查可以看出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表现形式比其他群体文化贫困的表现形式更为突出,她们的知识更为贫乏,受压抑感、自卑感更强,等、靠心理更为明显,看不到出路所在。其原因是传统性别歧视文化、社会机制、社会地位造成的。 “培养了一个女人,就是培养了一个民族”。在中国农村反贫困斗争和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