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驱动机械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l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欠驱动机械系统是指系统的独立控制变量个数小于系统自由度个数的一类非线性系统。其特点是输入空间(即控制空间)维数小于构造空间维数。同时,欠驱动部分的约束方程又是不可积的,具有二阶非完整约束特性,它在减少执行元件个数,减轻系统重量以及降低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由于欠驱动系统的高度非线性、参数摄动、多目标控制要求等原因,使得欠驱动系统的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 本论文以欠驱动机械系统为控制对象,研究非完整欠驱动机械系统的控制策略,所完成的工作概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掌握的大量欠驱动机械系统的文献,对其在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策略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展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系统地回顾了欠驱动机械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欠驱动系统的控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 第二,基于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欠驱动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以桥式吊车、吊车.双摆系统、欠驱动机器人(Pendubot)三个典型的欠驱动机械系统为例,建立了系统模型,并分析了欠驱动机械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性,将欠驱动机械系统部分线性化为仿射非线性系统,分析了约束对于系统可控性的影响,得出了系统近似线性可控的条件,给出了欠驱动系统的一种状态方程形式的标准模型。 第三,针对一类欠驱动机械系统的标准模型,提出了基于能量的控制策略,给出了该控制策略的设计步骤,并应用李雅普诺夫理论进行了敛散性分析,给出了系统的总能量达到其期望能量的条件。保证能量收敛的情况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第四,针对吊车.双摆系统的标准模型,提出了增量式滑模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的特点在于滑模系数的选择,依据李雅普诺夫定理来实现系统的渐进稳定性分析,并对各层滑模面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证明。针对滑模控制所存在的抖振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控制策略,有效地消除了抖振。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最后,本文分别对涉及到的几种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不同控制策略的优势和不足。针对不同的控制策略的设计过程,分别给出了稳定性证明和分析,进行了算例仿真与分析。在总结的基础上,得出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在智能视频监控领域中,人群异常事件检测技术是关键课题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从监控视频中试图自动筛选出各种不同的异常事件,并能够及时提醒安防人员应对处理。在拥挤场景中运
分数阶微积分自1695年由Leibniz与Hospital提出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它把传统整数阶微积分的阶次推广到分数甚至复数领域,因而分数阶微积分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微积分的
学位
异步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业,它是各种电动机中应用最广、需求量最大的一种电机。据统计,电网的总负载中动力拖动约占60%,动力负载的绝大部分是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因此它的保护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动机综合保护系统。这种新型的保护系统与传统的保护系统相比,具有强大的逻辑分析与数据处理功能、故障记录与故障分析功能以及易于实现网络
随着现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多视图数据越来越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这一方面为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利用具有多样性的数据,更好地揭示模式内在本质特性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
学位
MR阻尼器控制系统是专为精确控制MR阻尼器输出阻尼力而设计的可控恒流控制源装置。目前,现有的MR阻尼器控制装置由于输出电流较小,控制功率偏小,只适合于小阻尼力MR阻尼器。同时MR阻尼器控制算法与可控恒流控制源不能很好地结合,因此在一些工程实践中限制了MR阻尼器的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尤其是在大型工程减震方面迫切需要大型MR阻尼器的投入使用。设计与之相配套的输出电
钢水温度是炼钢过程的重要控制指标,由于钢水温度过高和钢液、钢渣对测温枪的腐蚀,钢水温度的测量只能用热电偶进行消耗式点测,而无法得到钢水温度的连续变化的信息。如何建
模糊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能有效地处理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的复杂系统,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当前Takagi-Sugeno(T-S)时滞模糊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研
相关滤波器或匹配滤波器(Matched Filter,Correlation Filter)是能够用于在背景噪声特别是高斯白噪声和几何扭曲情况下的已知目标物体识别中应用最广泛的线性滤波。相比于其他
网络结构和传播行为的相互关系是复杂网络病毒传播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研究网络结构和传播演化过程,有助于揭示各种病毒爆发现象在网络结构层面的决定因素。对进一步揭示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