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色体病是先天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而引起的疾病,是引起出生缺陷的主要疾病之一。这类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多发畸形、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染色体综合征可分为常染色体综合征和性染色体综合征,前者以21-三体综合征多见,其发病率在活婴中为1/600~1/800。性染色体又以Klinefelter综合征和Turner综合征多见,前者在男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600~1/1000,Turner综合征在活体女婴中发病率为1/2500~1/5000。Klinefelter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性腺功能减退,Turner综合征则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和性腺发育不全,如能早期发现,激素替代治疗将有利于减轻症状。
目前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染色体异常检测的标准方法,不仅可以检出染色体的数目异常,而且可以检测染色体平衡异位等结构异常。但该方法操作过程繁琐,常因细胞培养污染而影响结果判断;耗时长,往往过长的等候时间会增加孕妇心理压力而导致流产;对小于4.5Mb的染色体异常诊断困难,这些缺陷限制了此方法的广泛应用。因此在过去10余年间,一些新的方法相继被开发出来用于产前以及产后染色体异常快速诊断,其中FISH技术应用最广,该方法主要使用染色体特异的荧光探针针对间期细胞核进行检测,具有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许多遗传病的病因分析以及致病基因的鉴定都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通过自制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建立特异性、高通量快速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实验目的:自制21、X、Y染色体特异的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对高危孕妇进行21三体以及性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快速产前诊断。
实验方法:
(1)通过对所选BAC克隆进行切口平移标记荧光素制备21号染色体特异的荧光原位杂交探针;使用PCR方法针对X染色体着丝粒区和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区重复单元进行扩增,PCR产物进行标记制备X和Y染色体特异的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对制备的21、X、Y探针在培养的外周血标本中杂交分析探针的分析灵敏度。
(2)自制的荧光探针对选取的28例高危孕妇进行产前检测,并将FISH杂交分析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针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实验结果:
(1)自制的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杂交特异性高、荧光信号强。21染色体探针在外周血中期相细胞的分析灵敏度约为94.5%,在间期细胞中的分析灵敏度约为93.6%;XY混合探针在男性外周血中期相细胞的分析灵敏度约为96.5%,在间期细胞中的分析灵敏度约为95.4%;而XY混合探针在女性外周血中期相细胞的分析灵敏度约为94.3%,在间期细胞中的分析灵敏度约为93.2%。
(2)28例羊水标本中,FISH检测未见异常26例,杂交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其中46,XX14例、46,XY12例;共检出非整倍体2例,其中21三体1例(47,XY,+21),Klinefelter综合征(48,XXY)1例,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
结论:
1.本研究成功制备了21、X、Y染色体FISH探针,并建立了FISH技术检测21-三体、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性疾病。
2.自制探针用于未培养羊水快速FISH检测,具有使用标本量少、快速、准确、经济的特点。
3.FISH方法在诊断21-三体、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方面与“金标准”染色体核型分析法具有同一性,并且具有快速和操作简单的特点。
4.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制备技术为制备其他染色体异常性疾病诊断探针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