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国家在经历文化现代化后,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和完善。在19世纪后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在此期间,西方经典社科著作起到了解放思想,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并且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相比,当时处于清朝晚期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政治腐败,经济上工商业发展受到抑制,科学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面对内外交困,许多中国人开始探索自强的方法并且逐渐将注意力放在西方社科著作之上。因此,这个时期出现了对西方社科著作的翻译,其中西方社科名著的翻译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对比中国清朝晚期社会与当时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方面的差距入手,阐述当时中国面临内外危机寻求自强的过程中大量翻译西方社科名著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同时本文试图运用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分析西方社科名著的翻译技巧,以及在社科名著的翻译过程中翻译理论的发展。在分析过程中,本文还试图运用文化翻译观理论和功能目的论并结合汉译社科名著的个案研究来分析翻译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译者的翻译意图。同时希望通通过对这一时期的社科名著研究探讨文化于翻译的深层次关系。 本文除引言与结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扼要介绍了本文的主题和基本结构; 第一章对比19世纪中国与西方社会所处的历史背景。19世纪西方政治经济发展及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使西方迅速崛起;但是处在清朝末期的中国面临着本国政治体制的腐败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在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