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鼓产纤溶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的真核表达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2000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豉是中国传统的大豆发酵制品,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酶,与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natto)中提取出来的纳豆激酶同样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且与传统的溶栓剂如链激酶、尿激酶等相比,具有纤溶作用强、安全性好、作用迅速、药效时间长、价格低廉等优点,同时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预防作用,其具有开发成新一代溶栓药物的潜力。 本文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从四川省富顺县生产的一种豆豉中分离出一株具有纤溶活性的细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命名为DC10。16S rDNA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的16S rDNA片段为1453 bp,G+C含量为55%,在GenBank中的登录序号为EF474343。 以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DC10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豆豉纤溶酶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酿酒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YES2上,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出的该豆豉纤溶酶基因片段长度为1158 bp,在GenBank中的登录序号为EF474344,克隆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NCBI上发表的纳豆激酶基因相应序列分别有98%和93%的同源性,证明本文得到的豆豉纤溶酶与纳豆激酶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将重组表达载体pYES2-DFE(Douchi Fibrinolytic Enzyme)转化酿酒酵母H158感受念细胞,经β-半乳糖诱导表达。分别收集发酵液的上清和菌体破碎上清,经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其纤溶活性,结果表明,发酵上清液有活性,而菌体破碎后的上清没有活性。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紫椴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揭示不同地区紫椴天然种群的遗传关系,探讨遗传分化机制,并为紫椴遗传资源的
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修饰壳聚糖的氨基并制备一系列新型壳聚糖衍生物纳米粒。以胰岛素、DNA乙肝疫苗和蛋白质乙肝疫苗为模型药物,研究壳聚糖衍生物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载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蕈菌作为一类既美味可口又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食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云芝和赤芝都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真菌,其营养物质全面且药用价值高,具有抗癌、降血糖、有效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因此价格十分昂贵。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成为蕈菌遗传育种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扩大了物种之间的杂交范围,使得远缘杂交成为可能,扩大了蕈菌的记忆库容。试验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云芝与赤芝的原生质体
工布乌头(Aconitum kongboense L.)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藏、四川西部等地。通常生长在山坡草地或灌丛中,因其生长的地理条件特殊所以对工布乌头的研究报道较少。进行有关西藏工布乌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对其有效地收集、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分子标记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被应用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中。本研究利用AFLP和ISSR两种技术探讨来源于三个不同地区的西藏工布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