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两部分论述了MRI导航及监控下经皮冷冻消融术基础研究。
第一部分:目的:
1.了解冷冻消融的温度分布规律及MRI图像特点。
2.研究在MRI及ISC(Interactive scan control,即时扫描控制)系统导航和监控下进行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术的可行性及技术特点。
3.研究冷冻消融后猪肝脏MRI影像及病理学改变和猪血液学检查变化。
材料与方法:
1、对2例离体猪肝行MRI监控下的冷冻消融,观察MRI图像变化,通过测温针测量距离冷冻针不同距离的组织温度变化。
2、对8例活体中华小型猪肝脏行MRI下ISC系统导航及监控的经皮冷冻消融术,与2例正常猪对比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MRI影像,并取猪血标本测量ALT及血细胞计数,于不同时间取得猪肝标本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1、于MRI图像上可见冷冻针影像,冷冻区域为无信号,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无信号区域不断扩大。温度由冷冻针表面向外是一个逐渐升高的空间分布。MRI图像所示的无信号区边缘的温度约为0℃。17gauge S.Sphere needle冷冻离体猪肝冰球最大径线:15min时50.0mm×36.0mm,20min时56.0mm×40.0mm;2mm ^probe冷冻离体猪肝冰球最大径线:15min时70.0mm×50.0mm,20min时78.0mm×52.0mm。
2、在MRI及ISC系统的引导下,17gauge B-sphere冷冻针成功插入了8只猪肝脏右叶并完成冷冻消融,在术中通过MRI图像可监控无信号区即冷冻区域变化,冷冻区域有大血管回避现象。MRI无信号区的平均范围是:(19.4±1.5)mm×(44.3±1.8)mm。
3、术后MRI随访猪肝脏变化,消融区域于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15天左右术后猪肝脏MRI图像即无明显异常。
4、术后猪血ALT一过性升高,术后2天出现峰值,20天左右恢复正常,PLT计数术后2天降低,4天后恢复正常。
5、病理示:冷冻消融后的猪肝脏呈典型的凝固性坏死改变过程,术后即刻病理结果显示病理坏死区大小31.0mm×9.0mm,位于MRI无信号区边缘内(6.0±0.81)mm,30天左右猪肝脏损伤完全修复。
结论
1、冷冻消融能有效的对猪肝脏组织杀伤,呈凝固性坏死表现。
2、 MRI及ISC导航系统能有效的引导冷冻针穿刺和实时监控冷冻范围。
3、冷冻消融术后猪ALT和PLT计数呈一过性改变,短时间内可恢复。
第二部分:目的:对兔VX2肿瘤行MRI监控的经皮冷冻消融术和CT监控的经皮射频消融术两种方法的比较。
材料与方法:
选用12只新西兰白兔建成兔VX2肿瘤模型后,随机抽取2只作为对照组,其余10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对肿瘤部位行MRI监控的经皮冷冻消融术和CT监控的经皮射频消融术,术后3天处死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1、MRI监控的经皮冷冻消融术对5只兔的VX2肿瘤完成了消融治疗,MRI图像无信号区平均大小为(18.6±0.89)mm×(25.2±1.3)mm。
2、在CT引导下,完成了5只兔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术后CT图像不能观察到明显的组织密度变化。
3、病理结果:冷冻消融后肿瘤组织细胞重度皱缩脱水死亡,坏死范围:(14±1.3)mm×(20±2.2)mm,射频消融后肿瘤组织细胞结构消失,剩余大量细胞碎片及出血,坏死范围:(15.0±1.6)mm×(14.8±1.3)mm。
4、MRI导航的冷冻消融术在穿刺过程引导和消融过程监控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结论:
1、 MRI监控的冷冻消融术和CT监控的射频消融术均能对兔VX2肿瘤起到杀伤作用。
2、 MRI导航及监控的冷冻消融术在穿刺过程引导和消融过程监控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