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4日,中国海军第5批护航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赴亚丁湾海域接替我国第4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由于目前在亚丁湾海域有20多个国家的近40艘军舰密集巡逻,索马里海盗也会避开军舰巡逻的密集区域进行海盗活动。在打击索马里海盗的过程中,由于国际法对海盗行为的定义、登临权、紧追权等没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定,因此给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实际行动带来了诸多问题。虽然各国都提出要加强合作共同打击索马里海盗,但对怎样合作、合作方式等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计划与方案。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打击索马里海盗的长效合作机制便是本文需要探讨的中心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索马里海盗问题的现状以及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国际法依据的分析,指出当前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局限与不足,然后运用国际合作与国际机制的基础理论,对如何构建打击索马里海盗国际军事合作机制作深入探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索马里海盗的成因及危害”,首先对海盗行为的定义作了简要的阐述,然后全面分析了索马里海盗兴起的过程及索马里海盗为何如此猖獗的原因,以及索马里海盗对于国际航运的严重危害性:航运成本的增加及对船员的人身财产的威胁。第二部分“构建国际军事合作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简要阐述了国际合作与国际机制基础理论。分析了构建国际军事合作机制的必要性——索马里的无政府状态以及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带来的局限性,即唯有通过国际军事合作才能有效遏制索马里海盗的疯狂行径;而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国际法依据的适用也为构建本合作机制提供了可行性。第三部分“国际军事合作机制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构建打击索马里海盗国际军事合作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国家主权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和平等互助原则。原则是国际机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决定了国际机制的性质。第四部分“合作机制的模式”列举了“区域协定合作模式”与“国际组织合作模式”这两种模式,分别以亚洲各国合作打击马六甲海盗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反恐机制为例,希望为打击索马里海盗国际军事合作机制的构建提供实践借鉴意义。最后“合作机制的具体制度”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现存国际法规范、规则在打击索马里海盗问题上的不足,并从海盗行为的定义、紧追权与登临权的具体规则以及对索马里海盗的打击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初步构架了打击索马里海盗国际军事合作机制的具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