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传统上看,自我知识在知识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被认为是与对外部事物认知不同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自我知识是通过内省,即“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获得的。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我们都可以通过内省的方式看到心智内部的一些对象。这些对象是由内在因素,也就是传统语义学中的内涵决定的。但是克里普克-普特南的语义外在论告诉我们,心智内容是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麦肯锡沿着这条思路对传统自我知识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思想或感知的对象由外部因素所决定,我们无法通过内省先天地知道自己思想或感知的对象是什么。 当代哲学家解决自我知识与内容外在论冲突的途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兼容论,认为自我知识理论与内容外在论中有一方错了。但这样的做法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另一种是兼容论,主张通过进一步分析或理论建构达到使二者兼容的目的。但如果直接将内涵语义学和克里普克-普特南的语义外在论混合起来,就会产生把表征作为“窄内容”的结果。这样的理论混淆了表征与表征携带的内容,因此是不可接受的。我们需要一种既保证内容由外在因素决定,又能让我们知道思想或感知对象的新内容外在论。由于孪生地球思想实验告诉我们,思想或感知的对象可能出错,因此承认表征与内容可错性的密立根式理论就成为了我们的首选。 论文第二章介绍了密立根称之为“生物语义学”的表征与错误表征理论。通过对自然标记与意向性标记的考察,我们知道了表征是具有专有功能的标记。专有功能是由于其在历史上成功地让有机体的生存和繁衍获得收益而被各种选择机制确定下来的。由于决定专有功能的外部因素是历史性而非永恒性的,因此对专有功能成功执行的说明及其条件都应该被纳入规范性的维度。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错误表征。此外,对专有功能的研究让我们知道,决定表征内容的不是制造表征的生产器,而是与这个生产器合作,使用表征的消费器。因为消费器才是让表征执行专有功能的关键。传统哲学往往只突出描述性表征的重要性,因而只聚焦于生产器。但纯粹描述性的表征只是功能分化的结果。原始性的推拉表征既有描述性的一面,也有指向性的一面。内容是由推拉表征的生存价值决定的。 可是表征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事态,它并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思想或感知的对象是什么。我们需要标识内容的能力来确知表征的对象。论文第三章中,我们引入了密立根的殊念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殊念是非共享的再标识对象的能力,它可以让我们追踪某个实体或属性。通过再标识的行动,我们就能知道自己思想或感知的对象。由于殊念是一种能力,因此自我知识是会知而不是所知。它让在我们“向外看”的过程中知道如何再标识事物。另外,能力是有程度差别的,而且我们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成功运用这种能力,这就使得自我知识是可错的。这种可错的自我知识对于由外部因素引起的错误表征和错误标识都是免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