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膳食摄入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但单一食物组或营养素摄入往往容易忽略食物及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而膳食模式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膳食摄入的整体水平,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膳食模式与体成分存在密切关联,体成分是指人体脂肪、总水分、矿物质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及比例,已知体成分的改变与膳食摄入存在较紧密的关联,同时体成分的改变势必引起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迄今为止,有关膳食模式与体质健康间关联的研究较为鲜见,但考虑到体成分与体质健康状况的关联,可以推测,膳食模式与体质健康状况可能存在一定关联。高校提供的饮食是大学生饮食的重要来源,因此在高校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宏观饮食调控显得格外重要。医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医疗的重要人力资源,保证其身体健康是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故本研究对沈阳某医学院2014~2016级学生进行膳食调查、体成分与体质健康测试,使用膳食调查的数据构建膳食模式,分析医学生膳食模式与体成分和体质健康间关联,为医学生饮食摄入以及高校食谱编制提供建议,为医学生体成分以及体质健康改善提供膳食指导。方法选取沈阳某医学院校2014~2016级临床、预防专业学生,于2017年4月17日~2017年4月27日,使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其进行膳食调查,使用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体成分测试,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具体指标包括各受试对象每日各类食物及营养素摄入量,各受试对象体内脂肪、总水分、蛋白质、骨矿含量等体成分,各受试对象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将其录入整理至Excel 2010中,采用描述性研究观察不同性别学生间体成分及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差异。通过因子分析构建膳食模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体成分及体质健康测试成绩间关联性。为了避免性别、年龄、民族、BMI水平以及不同膳食模式间混杂效应对结果的干扰,我们构建了三个模型,模型1未经调整;模型2纳入了性别、年龄、民族、BMI水平;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膳食模式得分(当因变量为BMI、身体形态得分及体质健康总分时不调整BMI水平)。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纳入共1985名学生,其中男生702人,女生1283人。男生的BMI、体重、总水分、骨矿含量、蛋白质、肌肉、瘦体重、骨骼肌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的脂肪和体脂率显著高于男生(P<0.05)。体质健康状况得分结果显示,女生的身体形态得分、身体素质得分及体质健康状况总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5),仅身体机能得分显著低于男生(P<0.05)。2.不同性别学生食物摄入量存在差异,男生的谷类薯类及杂豆、禽畜肉类摄入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的蔬菜类、水果类、鱼虾类、乳类、大豆及坚果类摄入显著高于男生(P<0.05),蛋类的摄入无显著差异(P>0.05);女生水果类、鱼虾类、乳类食物摄入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摄入量(以下简称推荐摄入量),其中鱼虾类及乳类食物摄入要明显低于推荐摄入量。禽畜肉类食物的摄入要明显高于推荐摄入量;男生谷类薯类及杂豆、禽畜肉类食物高于推荐摄入量,其中禽畜肉类食物摄入明显高于推荐摄入量,蔬菜类、水果类、鱼虾类及乳类食物摄入低于推荐摄入量,其中水果类、鱼虾类及乳类食物明显低于推荐摄入量。3.本研究人群共确定了四种膳食模式:菜肉粮谷膳食模式(蔬菜类、禽畜肉类、谷类薯类及杂豆、速食食品)、乳蛋膳食模式(乳类、蛋类、水果类)、大豆坚果膳食模式(大豆及坚果类、糖及蜜饯类、鱼虾类、小吃/甜饼、水果类)、饮料膳食模式(含酒精饮料、饮料类、速食食品)。调整了年龄、性别、民族、BMI水平、总能量摄入量以及另外3个膳食模式得分后,只有大豆坚果膳食模式与BMI、脂肪、蛋白质、骨矿含量以及总水分等体成分指标均呈正相关。4.调整了年龄、性别、民族、BMI水平、总能量摄入量以及另外3个膳食模式得分后,未发现膳食模式与体质健康得分的相关性。结论1.本研究基于沈阳某医学院校学生调查体成分及体质健康状况发现,不同性别学生体成分及体质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脂肪及体脂率高于男生,其余体成分指标低于男生;女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优于男生。2.沈阳某医学院校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各类食物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多问题普遍存在,鱼虾类食物、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禽畜肉摄入过量问题尤为严峻。不同性别食物摄入情况不同,总体而言女生的饮食结构更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标准。3.本研究基于沈阳某医学院校学生共提取四种膳食模式:菜肉粮谷膳食模式、乳蛋膳食模式、大豆坚果膳食模式、饮料膳食模式。多因素调整后,只有大豆坚果膳食模式与四种体成分均呈正相关,未发现膳食模式与体质健康得分间关联。4.大豆坚果膳食模式与医学生的各身体成分增加相关。本研究丰富了膳食模式与体成分及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未来仍需要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探讨及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