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采用堆肥技术处理污泥以实现污泥的农用资源化进行了研究,并重点探讨了解决污泥普遍存在的重金属和植物毒性物质超标、可降解有机物过多以及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本文的第一章中,对污泥的性质、分类、危害、常见处理处置方式、农用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污泥堆肥处理的工艺流程、控制参数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和具体的论述;在污泥堆肥处理的综述中进行了不同的堆肥反应器特点的比较、介绍了堆肥产品腐熟度评价标准。 第二章进行了福州市祥坂污水处理厂污泥农用可行性的研究。分析了该厂污泥的植物营养素(NPK)含量、重金属含量及重金属形态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该厂污泥具有很好的农用前景。 第三章研究了污泥与粉煤灰混合厌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铜稳定化的效果,为了解决厌氧堆肥发酵速率慢的问题,采用添加人工酵母来加速发酵。实验中污泥与粉煤灰分别按照质量比为1:1:3:1和4:1进行混合,在常温下进行厌氧堆肥17天。分别在堆肥的第0天、第3天、第6天、第11天和第16天取样,采用Tessie分布提取法分析重金属铜形态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泥与粉煤灰混合堆肥过程中铜的不稳定态含量降低,铜的稳定率显著提高。三种配比中,3:1混合物的稳定化效果最佳。 第四章中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室间歇好氧堆肥反应器进行了污泥好氧堆肥。分别向污泥中添加粉煤灰与木屑作为调节剂,采用间歇式好氧堆肥的方式进行堆肥。观测了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挥发性有机物,氮磷含量等参数的变化情况。观测到两个堆体温度上升都很迅速,在2-3天就达到了高温阶段50℃,高温阶段维持了两个星期。在pH变化方面,两个堆体都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粉煤灰堆肥的pH值变化不如木屑堆肥明显,这是因为粉煤灰呈碱性,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随着堆肥的进行总氮、总磷和总钾的量均逐渐增加。堆肥55天后的产物中营养素含量达到最高,说明堆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