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更加密集的人类活动对城市景观格局的改造使得城市生态失衡,微气候恶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为此,各国学者对小气候以及室外热舒适度研究领域的关注度日渐上升,顺应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也日趋明朗。城市公园作为居民户外活动必不可少的公共绿地与开放空间,其具有产生特定小气候环境的复杂表面结构,这一特性对于调节户外空间热舒适度有着很大功效。本文在现场实测和ENVI-met软件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立足于城市公园绿地内部空间热舒适度研究,深入探讨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和构成要素对城市热环境的调节作用,尝试总结并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热舒适度的改善策略,以期为类似尺度及气候背景下的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与优化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首先,论文系统的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述评,界定微气候、热舒适度等相关概念,归纳出可供参考的理论作为该研究的理论支撑。其次,以保定市龙潭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四季的典型的气象日,在现场实测和ENVI-met软件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将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并采用RMSE和MAPE两个指标,来验证ENVI-met模型的精确度。然后,根据模拟结果对比不同空间小气候及PMV热舒适度的差异,并从水体形式、地形形式、植物种植及围合形式、空间铺装形式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初步挖掘实测场地小气候要素、风景园林要素之间的量化关系,总结城市公园绿地热舒适度的改善策略。最后,基于论文所提出的策略对保定市龙潭公园中热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场地进行优化设计,并运用ENVI-met对优化方案热舒适度改善效果加以验证。基于以上研究内容最终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软件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校验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模拟区域的微气候变化情况,运用该软件有助于对后续获得优化方案以及策略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和判断。(2)针对ENVI-met模拟结果得到的直观数据,从各园林景观要素植物、铺装、地形、水体、小品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热舒适度改善策略。(3)通过ENVI-met对龙潭公园优化方案验证可发现,优化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切实有效地对龙潭公园热舒适度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也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城市公园绿地热舒适度改善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