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沙地引种绿竹的种源评价和优良种源选择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uiyuw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 f)是如今东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都比较好的竹种。由于不同种源的绿竹在植物形态、生理生化和适应性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为了解决目前绿竹在引种中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等问题,本研究收集了 16个不同种源地的绿竹,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赤山林场的沿海沙地进行了种源试验,从成活率、表型多样性、抗寒性和抗旱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源成活状况良好,平均成活率为83.4%,但种源间成活率差异显著。其中,尤溪、霞浦、南靖和闽侯4个种源成活率最高,可达100%,福州、闽清、闽侯、龙岩、龙海和温州5个种源成活率为80%~95%,葫芦丘种源成活率仅为55%。2、不同种源绿竹形态有较大差异,8个形态特征的变异指数为9.7%~26.4%,其中株高、胸径、叶宽和分枝数的变异系数都在20%以上。对于不同形态特征进行相关分析,株高与胸径相关系数为0.6930,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株高与叶长和叶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94和0.7562,胸径与叶长、叶宽和分枝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25、0.8295和0.7736;所以将胸径和株高是作为反映绿竹种源之间差异的重要表型指标。3、将不同种源绿竹的胸径和株高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所有种源分为5类,最优的一类为温州绿竹,新竹平均株高3.8m,平均胸径可达17.38cm,两项数据分别高于平均值51%和59%。其次为福清、福安和永安种源,平均株高2.7~2.8m,高于平均值7%~8%,平均胸径13.58-14.73 cm,高于平均值24%~34%。最差为龙岩、南靖和闽清种源,平均株高1.5~1.9m,低于平均值24%~40%,平均胸径5.21~7.83cm,低于平均值29%~52%。4、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冬季低温作用下,不同种源绿竹各项生理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叶绿素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均温最低的1月,不同种源低于正常含量2%~43%。S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为持续升高,不同种源最高活性高出正常水平77%~458%。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出现在1月,不同种源高出正常水平26%~110%。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出现1月,不同种源最高值高出正常含量17%~102%。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先升高后降低,最低值出现在均温最低的1月,不同种源低于正常水平17%~50%。5、不同种源抗寒性大小有差异。将不同种源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的动态变化作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5个,总贡献率达到90.2%,以方差贡献率得到各主成分权重41.72%、20.95%、12.76%、8.25%和6.03%,进而得出不同种源各指标加权后的值,最后求得的抗寒性综合评价指数,所有种源中为龙岩种源最高为354.10,抗寒能力最强,宁德种源最低为105.06,抗寒能力最弱。6、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绿竹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旱性。引入模糊数学隶属度的方法对不同种源绿竹干旱胁迫下测得的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Pro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不同种源抗旱性隶属值,隶属值越高抗旱性越强。所有种源中隶属值最高的是闽侯种源为0.96,抗旱性最强;最低是宁德种源为0.25,抗旱性最弱。
其他文献
杨涵,1920年12月生于温州,原名桂森,字志刚,笔名寒水、易水。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副社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连环画研究会会长、上海版画家协会副会长。1991年荣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杨涵的木刻按照创作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抗战时期的版画创作;二、解放战争至“文革”时期的版画创作;三、“文革”以后的版画创作。这三个阶段分别为杨涵生命中的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
准确实时获取区域及其全球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别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充分利用MODIS在大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中的优势,结合统计方法、数据挖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与酒店的需求不完全相符,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中不占优势,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海南高星级酒店为例,从软能力和硬能力两个维度设
承德创建国际旅游城市已经作为省级发展战略得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承德市已进入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阶段。本文从分析国际旅游城市的概念、分类入手,判断其基本特
学位
由于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旅游活动已俨然成为当今休闲时代大众追求精神愉悦的一种重要方式。旅游消费占人们日常消费及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