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作为各个领域内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在当前世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口译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完成,口译与语境是不可分割。因此,两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口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是在特定的语境因素作用下动态的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译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语言选择的问题以符合不同的语境因素,从而准确地传达源语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比利时语用学秘书长Jef.Verschueren从语用学角度提出的顺应论正是从语言选择的角度进行研究的。顺应理论的框架下,语境顺应主要分为对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的顺应。非语言语境由社会、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等成分组成,语言语境包括词汇因素和句法因素等语境成分。各种语境之间相互联系,在交际中不断动态地发展。本文旨在从顺应理论出发,分析口译过程中与语境各个相关要素,语境和译员的相互作用以及译员如何作出动态顺应这一过程,成功完成口译任务。本文首先对口译过程的研究,回顾传统语境研究,提出其不足。在总结其特点的基础上对口译过程和语境的关系做了简要分析,介绍口译语境的动态趋势。其次,重点围绕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即适应性,介绍“顺应理论”的各个主要概念和内容。最后,对口译过程中语境顺应论问题的集中分析。主要介绍如何把“顺应理论”在口译研究中的应用,分析这一特殊交际过程中具体的语境相关要素,并且结合实例探讨顺应理论是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口译译员是如何适应和处理语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