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资产主要采取持有到期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使我国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承担风险。而在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种方式日益显露出它的不适用性。在这种情况下,寻找一种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已是迫在眉睫。现在国际上有实力的大银行纷纷采取积极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根据借款人和市场变化情况,利用一系列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分散信用风险,并对信用资产进行保值甚至增值。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型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信用衍生产品的研究,探索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积极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本文在吸收与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信用风险的特征出发,主要探讨了信用风险管理中信用衍生产品的定性分析、建立量化模型以及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等问题。首先,对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衍生产品的相关概念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进一步把二者结合起来阐述了如何利用这种新型产品增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然后,进入了文章的核心部分:产品定价问题研究。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实质上就是对信用风险进行定价。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例,从信用违约互换的现金流出发,对信用违约互换的价值进行分析,在风险中性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面值挽回率的偿付结构得到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基本模型,并通过算例分析初步论证了该定价模型的可行性。最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具体构想,然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出发,对我国现有情况下应用信用衍生产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