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美珍教授提出的目的原则是言语分析新的语用准则,尤其针对法庭中的真实话语。但是他认为,目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日常对话和机构会话分析。作为特殊的言语行为,文学作品中的对话通常通过人物性格展现尖锐的矛盾,这些都可以运用语用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本论文试验性地把文学作品与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为了证明目的原则广泛的适用性,作者选取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和《人间天堂》作为研究语料,这两篇短篇小说皆来自菲茨杰拉德早期的反映美国梦的作品。首先作者在两部研究语料中,找出85条有实质意义的人物对话,根据目的原则中对目的关系的分类,甄选出35条符合人物目的关系的对话作为研究语料。目的原则包含自己的话语分析模式,其模式从七个角度进行话语分析,七个角度包括:目的分析,特殊目的分析,目的系统分析,目的和话语连贯,目的和语言策略,目的权利和地位及目的的实现。本论文按照目的原则的话语分析模式对小说中的会话进行分析。作者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逐一对语料进行分析。进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目的原则同样适用于以冲突为主的小说中人物对话的分析,并且得出以下结论:(1)文学作品中的会话,发话人根据目的关系的改变决定了互动结构的改变;(2)说话人拥有两种说话目的结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不同的话语目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说话人目的和目的的实现;(3)在对目的关系和话语连贯的研究中发现,会话中不同程度的连贯取决于会话中目的的紧密与否;(4)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语言策略:(5)由于话题发起与语气的不平衡,发现说话人在交际中占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更强的地位:(6)在会话实现的过程中,说话人的发起话题技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应答者能否合适的应答说话人的目的,也决定了会话能否顺利进行。目的原则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而且目的原则具有一定的实践作用,可以指导说话双方在日常对话中更好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