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自2006年开始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一直采用政府部门主导下的“共保体”运行模式,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公司成立农业保险经营共同体,按照商业原则和保险合同进行运作,政府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提供保费支持。这样的制度安排很好的推动了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地快速有序发展,在应对自然灾害和恢复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保险工作的深入推进,各类问题也逐渐暴露,一些违法违规问题不断出现,甚至出现了虚假承保骗取财政补贴,侵占和挪用保险赔款等违法情形。这些现象已经偏离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初衷,侵害到了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甚至损害了农业保险的运行和财政补贴效率,并滋生了腐败现象。如何化解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作模式,已成为当前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迫切需要破解的课题。本文依托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经营模式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共治理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现状、制度设计、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首先,本文对相关概念逐一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有关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失灵的理论基础,介绍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取得成效;然后,从保险保障程度不够、共保体运行机制内在缺陷、财政补贴支持力度不够、主体间利益难以均衡和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等五方面,对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再次,全面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政策原因和制度原因,具体包括政府认识定位错误和过多的行政干预两方面的政策原因,以及共保体模式内在缺陷和市场作用发挥不足两方面的制度原因;最后,对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转变政府对农业保险价值取向、建立多层次运行模式、完善财政补贴机制、理顺主体间利益关系、加强合规监管和加强基础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