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var.integrifoliola)隶属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花黄色,蒴果泡囊状,成熟时呈红褐色或桔红色,观赏性强,园林中常用作行道树、园景树、风景树。本试验以黄山栾树二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干旱胁迫和模拟自然淹水对黄山栾树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其抗旱性和耐涝性,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持续干旱法,设置停水0d、4d、8d、12d、16d、20d进行抗旱性试验,发现黄山栾树幼苗是通过生物量、叶比重的下降和茎比重、根比重、根冠比的上升来适应干旱胁迫的加剧。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土壤含水量持续下降,黄山栾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表现出先缓慢上升再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总体逐渐上升,叶片Chl、Chla和Chlb含量总体先上升后下降,Car的含量和Chla与Chlb的含量之比总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在整个干旱胁迫过程中,黄山栾树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脯氨酸含量总体升高,POD和SOD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膜脂脱氧化反应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干旱胁迫第8d可溶性蛋白含量开始下降,同时POD和SOD酶活性也开始下降,膜脂过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开始升高,可见黄山栾树幼苗抗旱性不是很强。(2)淹水胁迫采用双盆套法,设置正常浇水(CK)、涝害处理(ZK)、渍害处理(LK)3种处理对黄山栾树幼苗生长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荧光特性的变化影响研究,发现第31d ZK幼苗叶片几乎全部脱落,而LK幼苗叶片则部分变黄。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ZK幼苗、LK幼苗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Fo值、NPQ值均大幅度提高,分别提高了301%与263%、220%与144%、20.61%与8.2%、86.84%与38.99%。而Fm、Fv/Fm、ETR大幅度下降,分别降低了78.89与42.80%、73.63%与45.25%、77.71%与53.50%,但变化幅度LK幼苗比ZK幼苗小很多,这一结果与其外观形态特征变化较为一致。可见涝害比渍害对黄山栾树幼苗生长影响明显大得多,较长时间涝害黄山栾树幼苗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