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行政性强制评估活动,是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新形势下,确保并不断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规模、速度、质量、效益”逐步趋于协调,保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0多年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实践看,这一举措自实施以来,在促使高校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办学思想、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毋庸讳言,目前它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和缺陷,集中表现在:评估体系与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评估理论与方法相对滞后,评估主体过于单一,评估指标体系过于刚性,评估过程及结果不规范,缺少应有的保障公平和客观的相配套的法规性文件。 基于此,本文在综述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水平评估的发展历程、考察现有指标体系的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力图探讨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本理论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国际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发展趋势以及几个典型评价指导模式及其启示,提出完善我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如下对策与建议:1)尽快以立法的形式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评估体系并逐步形成评估机制;2)进一步加强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建立评估中介机构以及其它评估机构并加强对它们的指导与引导;4)坚持评估指标的统一性和灵活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以及分类评估的评估方法与技术;5)加强对评估专家与被评学校的培训和指导,制定有关评估工作的制度、纪律及法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研究使用半开放式问卷调查、文献分析、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对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进行调查研究,构建了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采用行为事
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
本论文坚持从与时俱进的马克思哲学出发,借鉴了历史本体论、生物进化论哲学、和合哲学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等,辨证地分析看待现代性及其教育观,而不是简单地、激进地否定现代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个组织都在应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策略来更好地管理所拥有的知识,以适应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包括一系列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的理念与实践策略,它强调对
随着中国的入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简称高职)院校的办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高职院校办学只经历了短短的20多年,然而规模却得到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