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cc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翼,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必须经历的过程,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化离不开工业化,同样,工业化也离不开城市化,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整体推进,使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无论是从全国整体来看,还是分区域来看,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均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无论是从纵向(1952-2007年)考查,还是从横向(东、中、西三区域)考查分析,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都存在着不协调发展的问题。从纵向考察即全国整体范围内来看,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本文以制度变迁的角度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并以此为基础,在每一阶段上对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发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随着经济体制变革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并且,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呈现出趋缓的状况,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则呈现出明显加快的趋势。并且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其结果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原因,但城市化不是工业化的原因,工业化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但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却不明显,出现了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即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从横向考查即分区域来看,通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1个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本文进一步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以此分析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区域性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高,城市化的滞后效应更多的表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远超过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并且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仍处于发展初期,东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
其他文献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创新为核心,强调文化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作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
学位
本报告分理论篇、实证篇与政策篇。理论篇主要研究了目前学术界关于气候变化、能源节约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的研究进展。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