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加强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呼声越来越高的形势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影响和制约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客观因素,分析加强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以便能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客观依据和决策参考,对提高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整体水平、适应社会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整体不高。在社会公德方面,部分学生的社会公德失范,赌博、打架骂人、谈恋爱的学生皆有之;人生观迷茫、价值观迷失了方向,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愈来愈高,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为了什么,以及对知识的价值产生了疑惑;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分布亦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递增、本科学生比专科学生好、统招学生比单招学生好、训练时间短的学生比训练时间长的学生好;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选择课的实用性、功利性严重。此外,学生所拥有的人文知识与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之间有较大差距,部分学生一段时期内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但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比调查前的主观预测要好得多,今后可在较高的层次上开展工作。造成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体育院系的特殊性及学生生源特点、办学条件的局限性与课程设置的影响、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及校园环境氛围的影响等,这些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限制着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针对这些状况,笔者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旨在加强和改善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如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从学校领导、广大教师到学生,都要确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充分利用体育专业的优势,挖掘专业课的人文内涵,使专业课内容更为丰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使学生素质的形成从外力作用的被动式促进变成自我培养的主动式升华;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WP=3>人文素质教育应符合21世纪素质教育的目标。此外,为了更好地实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笔者还提出了在加强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认识与行动的关系、知识与素质的关系、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质与量的关系,以便更加顺利地开展加强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工作。笔者在分析调查研究结果和原因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仍然较为薄弱,学生的人文素质整体不高;在课程设置上,尽管近年来已增设了一部分人文类课程,但体育相关专业课程仍占绝大多数。因此,要采取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充分利用体育专业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等措施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些对加强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