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学生,在正常学习过程中知识构建与应用过程受到阻碍或是学生头脑中出现不符合认知规律的问题。“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也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用来计算的工具,但由于“物质的量”知识具有抽象性又缺乏实验基础,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会存在认知障碍,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会影响学习化学的自信心还会影响学习质量,因此,进一步明确学生在学习“物质的量”内容时存在的认知障碍类型及程度具有现实意义。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依据,结合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将高一学生“物质的量”认知障碍分为:言语信息障碍、智慧技能障碍、元认知障碍。以此为基础结合“物质的量”知识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利用多段式问卷编制了“物质的量认知障碍探查问卷”对两所不同类型学校的276名高一学生“物质的量”认知障碍进行探查并得到如下结论:(1)整体来说,高一学生在学习“物质的量”知识时存在认知障碍并且认知障碍处于中等程度。(2)不同维度的认知障碍不同:一级维度中,元认知存在较重程度的认知障碍,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存在较轻程度的认知障碍。二级维度中,存在较重程度认知障碍的是: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存在中等程度认知障碍的是:“物质的量”规律习得;存在较轻程度认知障碍的是:“物质的量”关键字词和名称的了解和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转化;存在轻微程度认知障碍的是概念、公式的辨析。(3)认知障碍形成的原因既有内部的“物质的量”知识本身的难度、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元认知能力不足原因,也有外部的类似概念或习题的干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语言表述原因(4)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物质的量”认知障碍影响不同: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在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元认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言语信息、智慧技能中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元认知中有显著性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加强“物质的量”内容的形象性。(2)加强“物质的量”元认知策略指导,提升学生元认知能力。(3)多种方法并举,帮助学生构建“物质的量”的知识结构。(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