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化疗治疗脾肾阳虚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针灸联合全身化疗对脾肾阳虚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影响,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针灸辅助治疗提供客观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完成观察周期的病例60例,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全身化疗联合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全身化疗组)。治疗组全身化疗2个周期,同时针灸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全身化疗2个周期,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针灸疗法以辩证论治为基本原则,结合人体昼夜阳气盛衰的变化特点,联合全身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达到补虚泻实、标本兼治的目的。疗效评价指标如下:血常规分别在治疗前、化疗1周期后及治疗后进行检测;胸部影像学及生存质量评分(采用EORTCQLQ-C30v3.0问卷调查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  结果:①治疗组瘤体稳定率和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瘤体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各条目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的患者总健康状况评分、各功能项目子量表评分及部分症状子量表评分(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均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仅在总健康状况评分、角色功能及呼吸困难及疼痛症状较前有所改善,差异显著(P<0.05),而便秘症状较治疗前加重,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在总健康状况评分、各功能项目评分及绝大部分症状(除腹泻及经济困难外)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③治疗前两组比较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及血小板1周期化疗后和治疗后均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针灸疗法能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有减毒、增效之功。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安度更年汤对围绝经期雌性大鼠血浆内皮素(ET-1)含量及血清一氧化氮(NO)、雌激素(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及卵巢组织形态学影响。探求
目的:通过运用涤痰逐瘀法治疗代谢综合征,观察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求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方法:选取在河南省中医院门诊或病房就治的确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