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海洋是人类第二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海洋运输已经成为国际间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而在整个海运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海员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海员的工作环境与陆地有很大区别,不但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承受船舶本身的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的影响,此外远离社会和家人分离,固定的上下级关系等因素严重影响海员的健康状况。除了健康以外,这样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还对海员的饮食结构和生存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研究目的1、了解上海港出入境中国籍海员的营养素摄入情况,营养知识情况及其行为特点。2、探究国际海员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3、通过本次研究,提出如何通过改善海员营养状况和膳食结构、营养态度行为来提升国际海员的生活质量的建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是在途径上海港的国际航行船舶上开展的,针对中国籍海员的一次横断面调查。随机抽取4条主要国际航线集装箱货轮上的海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填式的问卷、3天称重记账表和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收集相关的人口学信息,海员的膳食摄入信息、营养KAP信息和生存质量信息。旨在了解不同航线、不同职位、不同年龄组等,海员的营养情况及生存质量,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海员营养和生存质量的因素,为今后改善海员营养状况等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结果本次调查的海员样本全部为男性中国籍,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为20岁,年龄中位数为30(25~40)岁,汉族占总数的95.7%。样本海员的已婚者占55.8%,未婚和离异者分别为40.9%和3.2%。海员受教育程度主要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收入主要集中在500~1000美元/月和大于2000美元/月。调查结果显示有43.8%的海员超重,1.7%的海员为肥胖。海员的膳食问题主要是,新鲜水果、奶制品和豆类的摄入普遍不足,未能达到推荐两者在70%以上,而畜禽肉、食用油、盐的摄入则普遍过量,超过推荐量的人数比例在80%以上。除此之外,海员的脂肪类摄入过量,占总供能的41.9%,三餐能量分配和不合理,晚餐能量占全天能量的50%。海员的膳食摄入主要受航线影响(p<0.05),美洲航线的海员营养缺乏的问题较少,但是可能存在营养摄入过量的问题。膳食平衡研究发现80.4%的海员存在低度以上的摄入过量,37.7%的海员存在低度以上的摄入不足,近一半海员存在膳食不平衡的情况。海员的膳食模式主要以模式A为主,此外还有部分属于模式B和模式D。海员的膳食平衡受到B M I、年龄、航线、伙食费等因素影响。海员营养知识普遍薄弱,得分为6.4±3.7分,且不同年龄组和教育水平组的海员,其营养知识得分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海员营养态度较好,但是缺乏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他们更关心食品安全的问题。三餐不规律是海员营养行为的主要问题。海员的生存质量在四个领域均低于常模(p<0.05),且受到年龄、教育、海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虽然海员的总体营养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总体膳食不平衡的情况依然比较普遍。新鲜水果和奶制品缺乏的问题尤其突出。此外虽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海员营养知识普遍匮乏,运动不足和三餐无规律也是此次研究发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海员的生存质量普遍较差,这给航运管理方敲响了警钟。建议采取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海员的生存质量;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海员的权益;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海员的营养知识,建立合理的伙食补给途径,推动家庭与企业共建;海员自身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健康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