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问题放在了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教育,确保人民满意,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发展之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鼓励并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民办本科院校的社会地位正逐渐受到重视。在我国高校教育系统中,民办本科院校教育在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分解政府强大的教育负担、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挖掘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各类人才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政府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且在各种优惠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措施的施行,极大的推动了民办高校的发展,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师资来源日趋多样化。然而,由于起步相对较晚,科学理论指导和心理准备相对不足,受长期以来发展条件的制约,以及相关历史原因的限制,在发展民办类高校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关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全文共分为五个方面:第一部分:绪论部分。在这个部分,笔者主要是研究了本课题的背景以及探究的意义,在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本课题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思路。第二部分: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部分。以民办高校及其民办本科院校的内涵为切入点,阐述师资队伍及其建设的学术定义,并论述人力资源管理、马斯洛需求层次、终身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整体分析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数据,在分析构成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构成问题以及其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期影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制约因素。第四部分:作为民办本科院校的山东协和学院为具体案例部分。在其探讨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着重从教师社会地位与权益、师资队伍结构、队伍稳定性与流动性、继续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等五个方面分析其面临的问题,指出改进其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思路。第五部分:从转变社会固有观念、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院校管理制度、教师自我管理等四个方面,积极探讨山东协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径部分。综合本文五个部分的阐明和研究,充分的认识制约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其师资队伍在建设方面落后情况的因素。根据山东协和学院的实践情况,结合相关理论,如马斯洛需求层次、教师专业化和终身教育理论等,对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根源展开挖掘与剖析,进而找出适用程度高的问题解决之道,更好的推进民办高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