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规则应用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yong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稳定货币的重要工具。伴随着货币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中央银行的决策者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货币政策主导性的、长期的最终目标是致力于实现价格稳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货币政策总体上应当遵从某种基于规则而不是完全不受限制的操作规范。为了给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如何引入货币政策规则操作思路,改进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以提高其政策绩效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集中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在回顾货币政策规则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研究货币政策规则应用的理论基础;二是分别对货币数量规则和利率规则这两种主要工具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检验;三是从目标规则的层面讨论了构建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及可采用的衡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对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共分为七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全文的绪论,主要是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主要的创新。 第二章回顾了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起源与发展概况。正是伴随着“规则还是相机抉择”争论的不断深入,货币政策规则的内涵得以不断拓展与深化。最新的货币政策理论发展与实践经验均表明:货币政策有可能寻求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规则型的政策操作绩效要优于相机抉择型的政策。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看,更为合适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是积极的反馈规则。 第三章对货币政策规则应用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具体的阐释。首先动态不一致性问题的讨论表明货币政策规则能够有效降低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和通货膨胀偏好,提高货币政策公信力。接着引入当前货币政策规则应用研究所常用经济模型框架,说明了货币政策规则构建的动态优化过程。在普尔分析的基础上,从工具规则和目标规则两方面说明了货币政策规则的基本设定形式以及在应用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运用货币数量规则的扩展模型,检验了运用货币数量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中的适用性。尽管货币数量规则能够解释我国的货币政策运行情况,但货币供应量的产出缺口系数并不显著,与同期利率规则的产出缺口系数显著形成对比,只能说明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调控能力逐渐下降,而利率的调控能力逐渐上升。 第五章首先分析了泰勒规则及其扩展研究,在回顾我国利率政策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运用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进行检验的可行性,接着采用同业拆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变量,检验了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情况,并估计了这段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真实有效汇率的系数。结论认为:从利率的泰勒规则值与实际值之间的拟合情况看,泰勒规则能够解释我国这段时期实行的货币政策和经济运行状况,能够为我国实行的利率政策提供一个判断松紧的标准;从对系数的分析中看出,我国货币政策当局制定利率政策时已经考虑了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真实有效汇率的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率对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真实有效汇率的反应越来越敏感,但利率对通货膨胀指标反应的系数前后变化不是很大,由此造成我国货币政策是不稳定的货币政策:这也说明我们目前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变量还存在一些改进的地方,今后应加大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程度。 第六章重点讨论了构建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及可采用的衡量方法。通胀预测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效的货币政策需要货币政策行动具有前瞻性,而货币政策行动的前瞻性依赖于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预测。从国际实践经验来看,作为已经被广泛采用的通货膨胀预测指标,核心通货膨胀指数的编制和公布为政策当局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有助于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通货膨胀预期。在核心通货膨胀指数编制方法的选取上,剔除法因其简便且易于理解,目前仍是许多国家采用的主要方法。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西方主要国家的统计机构和中央银行已经开始转向采用有限影响估计法来编制核心通货膨胀指数。基于上述认识,结合近年来我国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的情况,综合运用剔除法、加权中位数法、SVAR法对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进行了初步估算,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趋势。 通过以上从工具规则和目标规则两个层面上的理论建模及相关实证研究,第七章对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逐渐从相机抉择向规则操作转变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稳定的金融货币环境,强化利率工具在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中的作用己成为必然趋势,同时通过进一步增进货币政策透明度和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以提高货币政策的连贯性与可信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才能更为有效地实现“保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本文的论述较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全面的分析了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的应用问题。主要的创新之处表现在明确地从工具规则和目标规则两个层面对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实证检验,在货币数量规则和利率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证检验中均纳入了汇率因素的考察,对核心通货膨胀指标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必须更加注重产品与服务的研发创新。作为创新活动主体的企业,其研发活动对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研发创新需要以研究开发(R&D)为基础,企业R&D支出支持着企业的研发活动,也是衡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远远落后于其他大国。目前,国内学者一般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企业基础资源理论、高层梯队理论等理论从不同
学位
可持续发展理论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因此,世界各国陆续制定与调整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税收政策,构建以生态税制为主要内容的税收新体系。作为与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密切相
管理层收购由于在明晰产权、强化激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了积极实施,然而我国管理层收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出现了短期经营行为、国有资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