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麻仁软胶囊在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与单独使用麻仁软胶囊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两组药物的不同疗效,客观评价“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麻仁软胶囊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实用性、有效性、安全性。为临床上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于术后第二天开始用药,治疗组服用四磨汤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3次,联合麻仁软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对照组只服用麻仁软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两组药物共服用1 0天。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除使用上述药物以外,均不再服用其他促排便的药物。通过观察和记录服药前、术后第2、4、7、10天患者排便主要症状情况(粪便性状、每次排便时间、排便费力)及排便伴随症状的情况(腹胀、疼痛、出血)等指标,并按照轻重评分标准作为参考来评分,并填写临床观察表。对比分析两组药物对混合痔术后便秘的影响、治疗前后积分情况和临床疗效,并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对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麻仁软胶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结果:1.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外痔分布(钟点数)、内痔分度、病程、排便费力评分、每次排便时间评分、粪便性状评分情况的比较,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说明两组在上述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术后第4、7、10天在粪便性状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于每次排便时间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于排便费力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于腹胀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于疼痛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于出血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3.治疗组:痊愈26例(86.67%),显效4例(13.33%),有效0例(0.00%),无效0例(0.00%);对照组:痊愈19例(63.33%),显效 1 1例(36.67%),有效 0 例(0.00%),无效 0 例(0.00%)。用药后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麻仁软胶囊在对改善混合痔术后便秘的疗效上优于单用麻仁软胶囊。结论:四磨汤口服液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之功效,麻仁软胶囊能润肠通便,二者联用对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减少或防止混合痔术后便秘的发生,同时对腹胀、疼痛等并发症有明显的改善的作用,最终可以较好的促进肛周局部创面的愈合,有效的减轻病人痛苦的目的。此外,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携带和储存方便、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更易于被患者接受,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