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儿童福利机构在院内养育孤残儿童的方法,在当今“失依儿童”(孤儿、弃婴、家庭暂时或永远无力或不能照料的儿童等)群体扩大的背景下,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家庭寄养作为失依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而采取的一种养育方式,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自2003年民政部发布《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用以加强和规范对失依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管理,维护被寄养孤儿、弃婴的合法权益,失依儿童家庭寄养问题更是受到社会的关注。但伴随着失依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开展,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促使人们对此进行必要的反思。寄养家庭作为家庭寄养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家庭寄养过程中发挥至关童要的作用。一方面,寄养家庭的基本情况直接影响寄养的效果;另一方面,各种政策、制度、资源统一于寄养家庭,构成家庭寄养开展的环境。当下寄养家庭的内外部环境影响着我国家庭寄养工作的发展。本研究运用结构访问法、参与式观察与非结构访谈的研究方法,以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栖霞寄养点为考察样本,通过对寄养家庭状况的描述与总结,揭示了寄养家庭在家庭寄养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寄养家庭问题化解的途径及其可能空间。得到如下结论:寄养家庭作为新型的养育方式,取得部分成绩。为孤残儿童提供家庭成长环境,有益于其心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帮助缓解政府抚育失依儿童的压力;资源投入相对机构养育较少等。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寄养家庭由政府推动发展,表现出很强的计划性。由于家庭寄养制度尚不健全,政策执行力度不高,儿童福利机构对寄养家庭评估与监管不力等因素,当下寄养家庭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诸如寄养政策对寄养家庭所赋予的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寄养儿童筛选、寄养家庭文化程度不高、寄养动机不纯、重度孤残儿童的照顾压力过大、寄养补贴过低、对这些家庭的服务救助与社会支持严重不足等。针对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具体从加强对家庭寄养准入条件的监管、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完善制度安排以及建设家庭寄养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来探索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