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财产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搞好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然而,改革至今,国有企业的效率未见显著提高,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依然严重。究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而有效的内外部治理结构尚不健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是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体制改革在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上,采取的主要思路是逐步加大深化的“放权让利”。从企业基金、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制、要求落实企业的“十四项”权利,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些国企改革的系列措施减少了政府对企业管理的干预层级和幅度,为企业提高经济绩效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因素。但是,在政府向企业“放权让利”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逐步要取消对企业的干预,同时,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的代表,将企业经营的重大权力交给经营者,结果下放给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事实上大都落入了国企内部人手中。国企经营者掌握着本企业相当大的控制权,并且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从企业内部提拔的,这在企业内部更容易形成同谋的局面。T这样,在所有者尚未通过必要的程序确实到位之前,将所有者的(全部或部分)决策权、收益权在缺乏必要制约的情况下交给了厂长(经理),产生了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国有企业中内部人控制问题,分析内部人控制的成因,找出治理内部人控制的对策并付诸实施,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也是增强国企竞争力必须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探讨国企中内部人控制问题,对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综合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首先,提出了内部人控制问题,阐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特点及现状。其次,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负效应及其成因---所有者缺位、委托代理链冗长、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外部约束机制缺乏。最后,分析了控制内部人控制的理论依据,并借鉴国外相关治理经验,提出了我国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应对策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完善外部治理的市场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