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并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勾画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民的发展,发展农村群众体育不仅能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更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江苏省不仅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时还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人数比较多、民族种类齐全的省份,自上世纪80年代,江苏凭借强势的区域优势和发展机遇,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逐步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江苏省在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众更是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研究江苏农村回族聚居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对缩减江苏区域发展不协调的距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新江苏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以实践调查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和体育学角度对江苏农村回族聚居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就行了分析,发现江苏农村回族聚居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主要问题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不是很高,主动性不足,实质性体育人口较少;缺乏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活动场地较远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民的体育消费支出集中在实物消费上,而精神层面的体育消费比较薄弱;体育经费的筹资虽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还主要以靠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较少,层次不高。于此同时还指出了影响江苏农村回族聚居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人的因素。
通过对江苏农村回族聚居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就行了调查,结合江苏农村回族聚居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职能,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扩大体育人口;以“万村体育健身工程”为抓手,多元筹资,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上;加大培训力度,多角度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构建群众体育健身新模式,推动农村体育活动制度化、品牌化;发挥学校辐射作用,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带动农民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健身意识,促进体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