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土地是一种供不应求的短缺资源,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同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还要占用部分土地。而我国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区,依靠土地开发补充耕地的数量有限。我国大多数耕地的利用方式粗放,田间道路、沟渠、田坎等占地面积大,开展土地整理的潜力是巨大的。而且土地整理作为优化土地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正在我国普遍开展,但大多数地区将增加耕地面积作为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而忽略了生态质量建设,进而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土地整理过程是对现有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必然影响到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整理不当将破坏生态系统,降低土地的生产能力,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和GIS技术手段,提出在土地整理项目中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原则、步骤,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面的探索。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是:本文以江苏省仪征市马集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首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对项目区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找到项目区土地利用系统景观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确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方向,然后对土地整理项目区内景观格局形成的驱动力进行分析,揭示景观格局形成的动力及其生态状况,为进行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奠定基础;其次将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引入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提出了土地整理项目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内涵、特点、原则、步骤,并运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对项目区进行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并对规划后的整理区进行景观格局特征分析;最后探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体系,对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的方法,选定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量化分级,确定了指标权重、评价模型和评价结果分级,经评价,规划后项目区的环境质量由较差变为较优。本文是对景观生态学在新领域的尝试应用,达到拓宽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范围,强化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应用性、可操作性的客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