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扬州刺绣以仿古山水绣与水墨写意绣闻名遐迩,这是其以传统日用品为主旋律向以艺术欣赏品为主题发展的华丽转身。在此种发展过程中,扬州刺绣与绘画之间存在着何种变迁关系?这种关系变迁的形式和本质是什么? 本文试图通过对扬州传统刺绣图式和工艺的解读,并与当代扬州画绣的图式做比对,分析传统与当代的扬州刺绣分别与绘画之间存在的关系;在探析的过程中客观地记录、整理当代扬州刺绣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诠释绘画作品的工艺流程,并描述其在模仿依附绘画过程中工艺所产生的具体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刺绣的文化遗产本真性的文化意义。 通过分析扬州刺绣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变迁,发现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的扬州传统刺绣有着工艺美术的原生性,其图式有着自身的刺绣工艺语言,通常存在着一定社会功能性、寓意性与符号性本质,尽管与绘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本质上具有相对功能独立性,可谓是独立于绘画的手工民俗日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工艺的流变,传统刺绣市场的缩小,扬州刺绣逐渐走向艺术欣赏品的发展道路,将绘画作品用针线演绎成刺绣作品,成为一种完全依附于绘画作品的新形式。继而揭示当代扬州刺绣依附绘画是一种社会必然,也是工艺异化的现象,正是此种异化,延续了扬州刺绣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生命力;在非遗语境下,扬州刺绣的图式与工艺在模仿绘画的过程中有利弊纠葛;这实质也是对自身图式创新的一种漠视,扬州刺绣工艺仍需进行图式与针法的双重创造,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