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初中生地理空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u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能力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必备的基本能力,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培养空间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工具。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初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需要,教师要关注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发展水平,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的知识框架,培养具备基本地理素养的现代中学生。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第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研究国内外关于地理空间能力和地图的教学运用情况,对地理空间能力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做出界定,对地图的类型进行划分;第二,选取都匀市黔南师院附中初二年级105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的现状,并通过访谈调查,了解该校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地图的情况;第三,选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中的部分教学内容,结合现阶段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地图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通过本研究,笔者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几点建议:第一,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正确的地理学科观,理解地图对于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意义。第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利用地图进行系统地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促进地理空间能力的发展。第三,地理教师应加强地图的直观教学,重视地理多媒体的使用,适当的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地理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第四,采取多元的方式对初中学生地理空间能力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黄河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软弱土层深厚。修建在该地区的高速公路多为填方路基,且填筑高度一般较高,而土质又多为粉土、粉质粘土,地下水位较高,因此路基容易发生各类病害。其
目前,党中央特别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能源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能源
面对国际法上缺乏统一明确的证明标准的现实,通过对国际法院判例的实证分析,发现国际法院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普通法系的证据标准体系,并通过对相同类型和性质的案件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2月对普外科肿瘤护士实施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操作技能达标
针对城市内涝灾害的频发,提出了一种即可消除内涝,又能快速排出雨水的雨水竖向分区排水系统。其设计是根据降雨由小到大的连续过程所产生的单位降雨量的厚度进行连续地分区排
由于中泰两国的关系日益亲密,汉语已经成为中泰两国合作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汉语热”现象也在泰国不断地发展,高考时选学中文系的学生也不断地增加。但是在泰国的汉语教学
被动句式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句式,在很多情况下有相互对应的句子。但由于两种语言体系不同,两者之间也存在不少差异,有不同的种类与形式,使用方法也丰富多样。
共时循环链移的存在给基于规则的音系理论和基于制约条件的优选论带来了难题。前人关于复杂循环链移的研究大多关注闽南方言声调圈现象,这种声调圈要么涉及某种中和,要么包含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研究儿童的思维过程中提出的,经过40余年的研究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心理学家经过多次实验研究证实对实验对象实施元认
动词性“VV”单音双叠形式在法库方言中比较常见,在东北方言区也比较常用。兼顾形式和意义,“VV”单音双叠式可以分成三类:“VV1”是单音节语素构成的重叠词或单音节双叠构成